清华北大岂能仅对校友开放?开门办大学,高校当向社区开放
高校,作为城市里先进知识、先进文化、先进思想与理念的集聚地,更应发挥模范与带动作用,全方位提升大学的开放度,竭力彰显大学的公共气质。
责任编辑:陈斌
我是一个母校情结比较严重的人,严重到心仪地段距离母校500-1000米成为我当年看房与购房的首要条件。我的想法很单纯,可以随时骑着电瓶车,凭校友卡去母校感受触手可及的绿树成荫,去球场打篮球,进图书馆看书或写作,去饭堂吃饭。
校门从封闭走向“有序开放”
然而过去三年,由于防疫,我屡屡被拒之门外(规定只有在校学生与在职老师持校园卡方可进出校园)。不夸张地说,这某种程度降低了我过往三年的生活质量,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我与母校间的情感联结。
于莘莘学子而言,各种影响更是真实可见。3年来,校园的封闭式管理最大限度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客观上也导致学生们与社会缺乏互动。
作为一名社会学系的老师,我的感受尤为深刻。我开设的课程有“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都市社会生活”,我原定的教学计划有接近1/3的课时是实践课,即带学生外出踏勘,一起走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社区基层中去实践、去学习,到广阔的社会调查与实践探索中加深对“社会”二字的多元理解,但各种严格甚至苛刻的出校管理与审批制度,让我和同学们望而却步、心灰意冷。对于那些大四的毕业生,作为必修内容的“实习”或“实践”,一些同学这样调侃,“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