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陶渊明
鲁迅先生也曾经认为《搜神后记》出于伪托,他提出的理由是“陶潜旷达,未必拳拳于鬼神”。这个一句话说完的理由未免过于空灵笼统。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搜神后记》并非伪托之作
陶渊明的著作,除了有诗文集即《陶渊明集》十卷之外,还有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陶渊明也是一位小说家。《搜神后记》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十卷,题陶潜撰。此前梁释慧皎在《高僧传·序》中已经提到“陶渊明《搜神录》”,可知这部小说集在南朝至唐初一直流传不衰,只是关于书名的记载略有不同。书中屡次提到刘宋时代的故事,看来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也有可能是他逐步撰写的一束草稿,最后才由后人编订成书。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二指出,《搜神后记》乃是伪书,署名陶潜出于后人假托:
旧本题晋陶潜撰。中记桃花源事一条,全录本集所载诗序,惟增注“渔人姓黄名道真”七字。又载干宝父婢事,亦全录《晋书》。剽掇之迹,显然可见。明沈士龙跋,谓潜卒于元嘉四年,而此有十四、十六年事。陶集多不称年号,而此书题永初、元嘉,其为伪托,固不待辨。然其书文词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
可是《晋书》是唐初官修的,这里先说《搜神后记》中关于干宝父婢的记载剽掇《晋书》,下文又说其书“非唐以后人所能”,这等于说先唐的人剽窃唐人撰写的史书,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古小说中夹有若干作者身后之事是常见的情形,大抵是后来的抄录者(古籍的流传有过很长的抄本时代)、整理者自作主张地把另外一些比较晚出而属于同一类的故事加了进来。那时的风气如此。
鲁迅先生也曾经认为《搜神后记》出于伪托,他提出的理由是“陶潜旷达,未必拳拳于鬼神”(《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六朝之鬼神志怪书》)。这个一句话说完的理由未免过于空灵笼统。陶渊明固然是旷达的,但他又“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志”(阳休之《陶集序录》),很欣赏《山海经》《穆天子传》,在有关的诗里也多有并不旷达的意思。鲁迅后来有一段关于陶诗的议论说:
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他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这是深刻的观察,比他早年只以“旷达”来概括陶渊明其人,要全面得多了。如果鲁迅此时再来讨论《搜神后记》的真伪,看法同早年写《中国小说史略》的时候相比也许会有所不同吧。
多为后人仿作
《搜神后记》颇多离奇而有趣的条目,一向脍炙人口。这里关于鬼的故事,既有讲鬼如何厉害把人搞死的,也有讲人不怕鬼将其制伏的故事,二者并存,后者比较有趣,例如牧童捉鬼:
有一伧小儿,放牛野中,伴辈数人,见一鬼依诸丛草间,处处设网,欲以捕人。设后网未竟,伧小儿窃取前网,仍以罨捕,即缚得鬼。(卷六)
即以其鬼之道,还治其鬼之身。后来刘义庆《幽明录》中有一则缚鬼的故事,与此几乎全同,应当是从这里抄去的。
《搜神后记》中又有给鬼下药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be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