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大军“卷”到香港:有人“刷”完即走,有人延长学制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孙冬梅发现,香港高校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内地高校课程设置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为社会服务的研究型人才。

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74万。202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3.7万人,近260万人报名过审,报录比约为70∶1。

陈宜想多留一会儿,原本被认为是高性价比刷学历的一年学制,这时显得过分局促,“这样的节奏太快,跟没来过一样”。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17年8月31日,香港九龙红磡,香港理工大学地铁口直通校园。(视觉中国/图)

陈宜会一直记得几个月前的那个午后。粤语和英文混杂的机场广播,繁体中文与英文混杂的指示牌,夏日阳光刺眼,空调冷得哆嗦,室外却炙热又潮湿,她拖着两个大行李箱寻找的士站,到达朋友的住处时已经疲惫不堪。

一切熟悉又陌生,带有不适感。那是2022年8月21日,陈宜第一次到香港,准备攻读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陈宜本科毕业于集美大学。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像她这样来到香港读研的内地生越来越多,成为显著现象。2022年11月上旬,香港多所高校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了申请人数上升的趋势。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每年最多提供5000个授课式研究生课程(M.A.)名额,而在2022/23学年,已收到超过56000份内地生的申请,几乎是两年前的三倍。(相关报道详见《“港校申请大军”:18万人申请某大学系误读,但的确变难了》

除了学校QS排名高、国际化的教育氛围之外,由于香港的授课型硕士仅需一年时间,不少学生将之视为高性价比、最短时间提升学历的方式。

不过,即便最初为了“刷”学历而来,但一些人还是从这段经历中获得意外的收获,而不仅仅是“打完卡”回内地“上岸”。有人在这里学习真正独立生活,有人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变得更为自信,甚至有人决定主动延长学制。

挣脱应试思维

总体数据显示,香港在读研究生群体中内地生占比相当高。以香港大学为例,在2019-2020学年共有13395名硕士生,其中国际生6810人,占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阿益
回复

阿益

2023-02-13

我的港读研梦呀!

老糊
回复

老糊

2023-02-08

教育出了大问题,

166****0046
回复

166****0046

2023-02-07

敢问各位是做什么工作的

君山
回复

君山

2023-02-07

总是在谈不唯学历论,但实际就是在唯学历论。

深蓝世界
回复

深蓝世界

2023-02-06

卷卷卷

深蓝世界
回复

深蓝世界

2023-02-06

只能说研究生教育,被作为一种社会矛盾缓冲工具,不合时宜的教育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卷卷卷……

佛系中年

2023-02-06

2023年考研报名保守预计超过520万人。而今研究生教育已经完全本科化了,一些知名度高的导师一次带20多个学生,想要导师指导也常见不到人影,甚至开题等重要工作都是导师手下的博士生们进行指导,完全处于放羊状态。人数一多,导师自己也管不过来,每年不能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大为增加,师生关系大为恶化,导致研究生抑郁症的新闻不少。一年上百万的研究生,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有几个人呢?北大、清华毕业的研究生去教小学生,甚至到街道居委会任职,酱香酒厂、卷烟厂招收技术工人都有大量的985研究生,这些工作,本科甚至高中毕业完全能够胜任,读研完全是一种浪费。大锅研究生报考热,不过是高校大扩招热的后遗症罢了。不仅是研究生,国考也是大热,2022年仅仅是报考人数就超过200万人,达到202万人,录用人数为3万多人,全国平均接近百里挑一。这些都是连年扩招、后浪们就业困难的表现。而2023年应界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了。

188****3385
回复

188****3385

2023-02-06

而我的目標是讀博,出國做博後,徹底走上學術道路

大包多来两笼
回复

大包多来两笼

2023-02-06

学历镀金镀到香港去了,现在学历竞争这么激烈,不是因为学生能力不行,而是让大学生满意的岗位太少了,如果都愿意洗碗端盘子,就卷不起来了,岗位少的原因第一点,我们的制造业不行,高端设备百分之95以上进口,百分之4“国外引进技术,然后国内自主研发”,剩下百分之一的高科技才真正属于自己,没有高端制造业,就没有高薪岗位,现实情况是,大学生向往高薪岗位,不愿从事低端行业,所以你争我斗,但是他们所向往的就业岗位就这么多,所以恶性循环,第二个原因,我们缺乏对艺术审美和精神追求的能力,目前仍然有很多70后认为唱歌跳舞是“不务正业”,很多年轻人认为国外的极限运动是吃多了没事做,殊不知,正是艺术,哲学,歌剧,舞蹈,攀岩,探险以及很多的“不务正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创造市场,我们现阶段缺乏精神追求,体验不到美的享受,很大程度停留在物质层面。

1218lovemyself
回复

1218lovemyself

2023-02-06

很赞同。

游鱼戏水

2023-02-06

我们的学生们在任何一个阶段的选择都是唯一的,这样的孩子真的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也不利创造能力的发展,什么时候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多些选择?

热心网民
回复

热心网民

2023-02-06

不错

热心网民
回复

热心网民

2023-02-06

集
回复

2023-02-06

过来人告诉你并不是,你会有更多充足的时间提升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在私企被工作困住

活力小法师

2023-02-06

我现在处于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年,毕业环境真的就像文章写得那样,大多数的同学选择考公,认为公务员、事业编的生活有保障,很优越,但是我却很害怕那样的生活,可能会很舒服,但是总觉得工作单调乏味,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日复一日,三点一线。

岳舞轩辕
回复

岳舞轩辕

2023-02-06

其实跟去北上广深一样的~~看过风景,最后还是要有自己的选择呀

130****5820
回复

130****5820

2023-02-06

工作几年后,我也想重新去考研。不知道合不合适。

楚琳
回复

楚琳

2023-02-06

小时候读书难,长大后毕业难。

活力小法师
回复

活力小法师

2023-02-06

我现在处于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年,毕业环境真的就像文章写得那样,大多数的同学选择考公,认为公务员、事业编的生活有保障,很优越,但是我却很害怕那样的生活,可能会很舒服,但是总觉得工作单调乏味,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日复一日,三点一线。

佛系中年
回复

佛系中年

2023-02-06

2023年考研报名保守预计超过520万人。而今研究生教育已经完全本科化了,一些知名度高的导师一次带20多个学生,想要导师指导也常见不到人影,甚至开题等重要工作都是导师手下的博士生们进行指导,完全处于放羊状态。人数一多,导师自己也管不过来,每年不能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大为增加,师生关系大为恶化,导致研究生抑郁症的新闻不少。一年上百万的研究生,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有几个人呢?北大、清华毕业的研究生去教小学生,甚至到街道居委会任职,酱香酒厂、卷烟厂招收技术工人都有大量的985研究生,这些工作,本科甚至高中毕业完全能够胜任,读研完全是一种浪费。大锅研究生报考热,不过是高校大扩招热的后遗症罢了。不仅是研究生,国考也是大热,2022年仅仅是报考人数就超过200万人,达到202万人,录用人数为3万多人,全国平均接近百里挑一。这些都是连年扩招、后浪们就业困难的表现。而2023年应界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了。

游鱼戏水
回复

游鱼戏水

2023-02-06

我们的学生们在任何一个阶段的选择都是唯一的,这样的孩子真的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也不利创造能力的发展,什么时候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多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