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到,一如往年,我们跟随记者一起,走入故乡,走近身边的人,去凝视我们的日常生活,去倾听周围发生的一切。有的记者与好友叙旧,在个人工作抉择里看到了行业的变迁。有的记者回到村庄,记录下村庄从病愈到恢复生机的过程。春节给了所有人一个机会,让我们捡起曾经忽视的人和事。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身边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值得再好好凝视一次,再好好倾听一次。
记者过年
-
芋头、扣肉和春节丨记者过年
那时候,我总会想着远方,想着外面的世界。其实,我在沙子镇的小河边烤那块扣肉的时候,已经身处世界之中。 -
离任村民小组长的烦恼丨记者过年
多年前我关心村民集体安置房的事情,引起村镇多级领导联合反感以及各路亲戚集体反对,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究竟是对是错,是好事还是坏事? -
回访物流司机路师傅 “希望以后农村有家,城里有房”丨记者过年
-
一个叫小张的厂二代决定不接班丨记者过年
厂一代在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浪潮中以孤注一掷的方式建起家业,他们的儿女是计划生育、义务教育普及时代的造物,一面相信着世界会更开放、包容、和平,一面却在青壮年时期遭遇历史的回环。厂二代们还会选择和父辈一样的生存方式吗? -
一次失败的疫苗“带货” 丨记者过年
奶奶抗拒疫苗,担心十几年前的哮喘病复发。类似想法并不稀奇,“有基础病不能打疫苗”的想法已经深深植入老年人内心,成为疫苗犹豫情绪的最大来源。 我小心翼翼地同奶奶讲,自己如何在医院目睹3名老年新冠感染者相继离世。这是作为一个疏于探望的孙子,对科学进行捍卫的最后尝试。但科学的实证性难以越过老人经验世界的壁垒,比起空泛的专家论调,老人自然更愿意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网络编辑|崔一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