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岁有“傩礼”:驱鬼驱疫得平安,祈来年风调雨顺

新年之前举行大傩驱鬼驱疫的礼俗,最迟在东汉已经成为朝廷认证的礼仪,天子百官和众多人群都要参与,是迎接新岁的重要程序。起源于中国先秦的傩礼,对后世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民间习俗有深远影响,其核心精神便是驱逐瘟疫,希望来年风调雨顺,迎接平安。

责任编辑:陈斌

古代新年前的腊祭,有一项古老的驱赶疾病与恶鬼的礼俗称为“傩”(发音同挪),其流风余韵演化为傩舞、傩戏,即佩戴恐吓鬼怪的面具,以舞蹈等仪式赶走邪魅,祛除来年的瘟疫。

驱赶鬼怪,最早是由一种披熊皮、戴面具称为“方相”的人来进行,《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郑玄解释说“冒熊皮者,以惊驱疫之鬼,如今魌头也”,意思是方相戴着叫魌头的凶恶面具,拿着武器跳傩的仪式,以驱赶瘟疫和鬼怪。

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方相戴魌头的记载,如卜辞有“魌夹方相”的记载(《合集》6303正),其“魌”字为一个头戴硕大面具的形象,也可以写为“倛”。有学者认为,“倛”和“方相”应该最初是专门驱鬼的氏族,后来演化为驱鬼者的称谓(詹鄞鑫:《神灵与祭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00页)。

这种魌头面具应该是凶恶可怖的,《荀子•非相》就用“面如蒙倛”来形容人丑恶的面貌,《慎子•威德》“衣之以皮倛,则见者皆走”,描述人们见到驱鬼面具就被吓得躲开。显然,面具的这副尊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