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在中国:年轻人的期待和获得

陈琦的工作量丝毫不比正式员工轻松,她几乎每天都在加班,甚至走得比正式员工更晚,“这样才显得你很重要,至少显得努力,才能转正拿Offer。”

实际上从这份实习发布时的招聘信息到部门的领导,没有任何人向她承诺过实习后就能留用。但陈琦仍然坚信自己前路光明。“站在HR的角度上考虑,做了一年的实习生至少是个熟手,留用一个熟手总比招一个完全没做过的新人节约成本。”

大厂的吸引力无可比拟,最重要的当然是薪资,陈琦已经私下打听过同事的收入和晋升路线。除此之外,开放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知名企业给人的心理满足感,都是她喜欢这里的原因,哪怕跳槽,有大厂作跳板也能跳得更远。

然而秋招来临,陈琦并没有如愿收到Offer,“因为疫情影响,整体业务增速放缓,原有的headcount全部砍掉了。”

就业困境已经不是第一年摆在年轻人面前,“优秀的人太多了,大家的实习经历拿出来一看都是大厂,每个人都想留在大厂。”但市场永远在激烈竞争,2022年的1076万高校毕业生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等自己的岗位,2023届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迈入职场。

而另一方面,很多进入大厂的年轻人并未在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每家公司招聘时都会承诺提供“完善的培养机制”,但很多人发现,由于工作节奏太快,老员工并没有余力带教新人从零开始。更多人发觉,自己来到大厂只是做一枚螺丝钉:统计数据、做PPT、组织会务,甚至帮领导拿快递,几乎没有成长可言。

大批人选择止损。一份《2021年应届生求职就业与薪酬调研报告》显示,近7年来,入职一年内应届生主动离职率平均高达25%,95后第一份工作的时间平均仅有7个月。

劳资双方都面临困境。

后疫情时代里,年轻人如何择业?接下来要讲的,是这样三个人的就业故事。

“这就是保险给我带来的价值感”

2015年,林滨决定去卖保险,所有朋友见到他都不忘问一句:“你疯了?”

周围人的质疑不难理解。林滨在美国读硕士,毕业后在海外做管理咨询工作,任谁看来都是一张镀了金的名片,回国后选择金融机构或银行是理所应当的,和备受争议的保险公司怎么也扯不上关系。

“不是疯了,而是我敢走不寻常的路。”

回想当年凭一股执念跨进平安的勇气,林滨在7年后仍然赞许当初那个视角敏锐的自己,在数字中抓住了风口机遇。其时中国居民人均保费仅1500元,和他的朋友们相似,人们对保险普遍持负面而抗拒的态度,但实际上老龄化已初现端倪。人们必然需要一种产品,既能使财富保值增值,又能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是社会趋势必然促动的产业链布局。在美国生活的经验告诉林斌,保险一定会在中国家庭的财富资产配置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我要以保险代理人的身份去融入到这股趋势中,不是等到机遇发生。我要去抢一抢自己的机遇。”

林滨的判断完全切中方向,此后几年,产业与时代共演化,如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所说,“人类寿命将走向黑发50年、白发50年的百岁人生。”2021年末,中国以14.2%的老年人口比重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但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床位和物资都供不应求。保险逐渐成为银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人们的财富规划需求并肩而立,金融、健康、养老成为三大刚需。

林滨成为了连接客户三大需求的亲密伙伴,这依托于平安丰富的产品体系。在线问诊、重疾专案管理、慢病管理等服务使他像家庭医生一样帮助客户改善健康状况,为银发群体提供的居家养老,又使他成为老年客户的专业养老管家,为他们送去高端的生活品质。

但为客户做好一套全面的金融规划并不容易,在林滨看来,“保险销售不是单向产品的推销,而是顾问和咨询,这也是我对客户的价值。”

每一个客户的需求都千差万别,代理人需要站在家庭结构的基础上量身制作解决方案并落地执行。一位有三个未成年子女的客户,担心自己一旦离开人世,家里就会失去收入来源,三个孩子未来的生活和教育就会没有保障;女儿很快面临婚嫁,父亲害怕孩子在婚后获得的遗产在发生婚变时被分割;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儿子分得了巨额遗产,怎么才能防止这笔钱被挥霍一空?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代理人便以一代人的名义为这些家庭做出规划,满足他们的需求,小到医疗重疾,大到资产保全和代际传承。抱着这样的初心,在过去的七年里,林滨送出了近4个亿的人身保障,服务了160个家庭。

“为客户提供财务规划和风险规划,帮高净值人群做更好的财产保全和财富传承,帮普通家庭做好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补偿,这就是保险给我带来的价值感。”林滨说。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在平安的这份工作,林滨认为,一个是认同,一个是专注。

“认同是前提,要认同行业,认同公司,认同保险。而在这份工作当中,唯有专注才能长期、才能宁静。我们是帮助客户从长线规划人生的,所以只有足够专注于自己专业的提升,专注于冷静的情绪,专注于工作的本质,才能得以长久的发展。”

林滨自认为,自己在过去的7年是一个专注的人。“我建议未来想要加入的朋友,他们也要做好专注这件事情。”

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份工作带来的价值,显然不仅仅是帮助客户规划一生时的成就感。

从业7年,林滨的里程碑无数:MDRT深圳地区主席、世界华人龙奖、国际品质奖、平安人寿TOP50主管、百强影响力导师、深圳市百强寿险精英……

“因为不想辜负这份工作给我许多平台和成长的机会,我给自己下了个定义,我要成为一个可以集一家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于一体的保险营销人:销售专家、增优能手、运营人才、活动策划师、演讲大师,都要是我。”

平安人寿对代理人的身份这样诠释:是客户的金融、健康、养老全方位顾问。依托快速发展的平台和全面的成长机制,保险销售人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向全方位服务顾问的角色转型,像林滨一样凭借专业能力升级进而做出个人品牌的不在少数。

在平安工作的第6年,林滨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走“保险企业家”路线,成为了领导者。团队里的成员各有不同的背景和阅历,来到这里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平安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和林滨一样,90后刘汉荣也是一名海归,毕业于QS全球排名前30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曾在加拿大一家知名地产公司供职,“但国外看似美好的未来终究抵不过我一颗想折腾的心。”

“折腾”这个词在保险行业往往意味着波折。保单一旦签订,就承载了一个家庭的财富和未来,所以代理人和客户之间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来建立信任关系。

刘汉荣曾做过一张保费高达1000万元的保单,前后沟通时间长达9个月。

用这么久跟进一个不知是否能成交的客户,任何人心里都没底。刘汉荣至今仍然感谢上层给予他的空间,“不会要求你这个月必须搞定,领导很理解做这件事是需要时间的,公司会在整个周期内给你需要的辅助。”

如果不是这样的风格,平安无法吸引刘汉荣在这里工作四年,当初加入的时候他就已经考虑过,谈保险不是一件急迫的事,他不希望和客户的相处带有功利心。

其实同事都清楚,真正促成这张保单的,是9个月沟通之前那几年的沉淀。刘汉荣最终提供给客户的方案里覆盖了家族信托、高端医疗,这并不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短时间内能够给到客户的建议。每个代理人进入平安之后要学的东西都极其复杂,每两三个月就有一次集中培训,交流国内外最新的行业知识。学产品之外,更多的是学人性,陈汉荣阅读过中华遗嘱库,从人性逻辑中去探究为什么要做保险、怎么向客户陈述方案。“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都要学习,“陈汉荣说,“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因为这个单一签下来就是一辈子了。”

刘汉荣觉得自己这四年成长了很多,不断突破,不断获得心流。成长的背后是信任。“把家庭的整个规划也好,一个医疗的嘱托也好,都放在你身上,成长的路上承载着很多东西。所以做这一行的人一定要善良、诚信,而且长期。”

和刘汉荣一样,团队里的另一位同事周弦也喜欢平安给代理人提供的巨大成长空间,这种职业生涯的成长在她而言,更多体现为自由。

周弦曾是企业朝九晚五的员工,看似稳定,实则束缚,当她想送孩子上国际学校时才发现,那份看似光鲜体面的工作无法承担昂贵的学费。

周弦选择了从艺术到金融的职业跨步,成为平安优+代理人。作为一名女性,也是母亲,她拥有了把握自己职业发展的话语权,可以自由地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式、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们的客户是自己选择的,我可以选择自己想接近的人去为他服务。因为我们的服务其实是从签保单的那一刻开始的,这是服务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很多女性都被问到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现在的周弦已经实现了自洽,不仅是收入,也有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过去孩子很少和她聊工作,自从进入保险业,因为工作内容贴近生活,母子之间反而产生了奇妙的交流。她督促小孩学习,孩子就反过来问她有没有签单。有时候她听培训,孩子也跟着听,还会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推演继承关系,将之总结为“一道数学题”。

和孩子的相处、在工作上的成就、内心的满足,周弦已经都得到了。她实现了最初来深圳时的目标,现在她又为自己定下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小家,也为大家”——让自己和客户都能迎来幸福生活。

一群人可以跑很久

刘汉荣和林滨的相识远早于他加入平安,最初刘汉荣是林滨的客户。

因为家里正好需要配置保险,刘汉荣偶然找到了已经入行几年的林滨,几次交谈下来,他彻底被对方打动了。

“一开始的印象就是形象好、专业好、人品也好。了解到他的成长和从业价值观以后,我看到了一种我也想要拥有的东西。”

他看到的,是保险代理人这个身份的使命感:切身实地帮到他人,让人们拥有更多选择权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保险代理人绝不仅仅是“一个卖保险的”,而是能带来财富传承的人。

刘汉荣加入了林滨的团队,成为了他的事业伙伴。缘分奇妙而又似乎注定,一个敢为人先的年轻人注定被另一个优秀的引路人吸引,被带进这个深奥的行业。一期期代理人之间的传授和引领,共同托举了保险业在风口上站稳脚跟,为后来者搭建更好的平台。

“我获得很多成就,真的要感谢师父(林滨)的帮助,无论从专业上还是心态上。这个团队的氛围,首先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志同道合的,聚在一起就会有很大能量。”

职场中的团队通常很难“聚在一起”,员工们为了难得的晋升和考核资源明争暗斗,没办法“和谐”。但平安代理人反而不存在这种问题。代理人得到多少,完全取决于业绩,和资历、人际都没有关系。周弦非常喜欢这种简单明了的收入结构,“做保险,你的每一厘都不会少。”

于是,林滨所带的10人团队在同一年中有半数得到晋升,大家“普大喜奔”,互相都为对方高兴。“所有人都希望你好,甚至于希望你比他更好,那是真心的,因为没有利益冲突。”

在简单的人际关系里,同事就像兄弟姐妹,情感尤其珍贵。尽管已经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周弦仍然感触于刚加入平安一个多月时的新人业绩表彰会,她获得了优秀奖。原本说自己很忙没空到场的林滨在颁奖时突然出现在会场,说“我今天就是来见证一下我徒弟领奖的”。

周弦那一刻突然十分感动。“业绩不是最重要的,感动的是有人在见证你、在背后支持你——虽然师父比我小10岁。”

周弦第一次去见林滨,其实带着别扭的不情愿,因为奔四的她听说“师父”是个90后。她问林滨,听说这份工作是没有底薪的,那怎样才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林滨回答她:“园丁每天去花园里浇花的时候,不知道花是哪一天开,会开多少朵,但只要你浇水了、施肥了,花自然会开,就算多少有差别,你也一定会有收获。”

周弦没再犹豫,加入了平安。第一次参加新人活动的时候,她说自己的师父是林滨,台下一片哗然,“那感觉就像说你师父是刘德华。”

周弦对大家说:“希望有一天我师父在台上提起我,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平安人寿副总经理胡景平说,一份终身受益的好工作需要满足四个条件:踩准风口、选对平台、成就自我、有益社会。平安人寿正是抓住了时代机遇,打造了平安代理人的专业品牌,希望与更多人一起奔跑在时势前沿。

2022年7月,平安发布“优+人才招募计划”,为平安代理人赋予全新职业愿景,将“专业”加入品牌标识,期待平安代理人成为平安专业价值的传递者。

2023年,平安人寿发布职业发展开年论坛品牌片,启动2023年优+代理人春招季,发布全新职业愿景,呼吁人才敢为、有为,成为“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服务的价值传递者,成就自身的永久事业。

平台之上,万物生长,站在一片广阔蓝海面前的平安,正期待着能引来更多的年轻人,共创有为天地。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