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禁燃令”:短期靠风险预案,长期须源头治本

一旦“禁改限”,将对城市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议首先从细化对烟花爆竹燃放的管理入手,依据气象扩散条件发布烟花爆竹燃放指数,基于精准预报,科学划定并公布定时、定点燃放方案,落实精细化管理,避免扰民,有效控制燃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长远来看,迈向烟花爆竹燃放解禁的条件有三条:形成与当地高密度城市居住环境相一致的燃放守则;制定烟花爆竹废气和噪声排放标准,使其燃放能够与现行空气质量和噪声标准相匹配;通过严格的环保标准,促使烟花爆竹生产厂家回归传统工艺,生产超低排放的微型烟花和鞭炮。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23年1月5日,第3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幕,开幕式现场举办绚丽烟花秀,吸引游客驻足观看。(中新社/图)

疫情防控政策近期做出重大调整,恰逢春节将近,烟花爆竹禁燃令松绑的呼声此起彼伏,若干城市亦对禁燃规定做出调整。解禁呼声既源于对传统年味的怀念,更反映了当下人们对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强烈期盼。

执行多年的“禁燃令”是否应该一放了之?这其实不是我们第一次面对同样的问题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主要城市都曾实施“禁燃”,SARS之后的春节,政策松绑为“禁改限”,2018年前后又再度禁止,之后更趋严格。

面对最近的烟花爆竹燃放解禁声浪,我们希望各地在尊重传统民俗同时,也要认真研判,审慎决策,针对烟花爆竹燃放可能带来的空气指数爆表、噪声超标、废弃物随意丢弃等问题,以及火灾等公共安全风险,拿出相关风险预案,基于科学和法治做出回应,力求满足社会的多重诉求。

烟花爆竹本身及其消费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

烟花爆竹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相信多数有些年纪的人,都记得儿时放花放炮带来的兴奋和欢乐,那粘在手指上、飘散在空气中的特殊味道,还有其中饱含的亲情、友情。而在禁燃、限放年代成长的年轻一代,也可能会在背诵“东风夜放花千树”“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样古典诗词时,生出对这一传统习俗的好奇和向往。

但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每一个市民,都不应忽略过去40年我们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烟花爆竹本身及其消费模式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