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海啸”中的工厂与工人:高烧、接力、追单和补课

年关和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相伴而来,让前三年里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谨小慎微的制造业,一夜间迎来了订单挤压、员工因病减员、生产超负荷运转的多重挑战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李屾淼

2022年12月下旬,湖北人福物流中心员工在做药品的保供分拣(受访者提供/图)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全国各地接连陷入感染高峰。疫情短期加剧给制造企业产需、人员到岗、物流配送带来较大影响。

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比11月下降1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下降,降至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包括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站在谷底直面“疫情海啸”,制造企业和制造工人经历或正在经历什么?如何渡过危机?在辞旧迎新的节点,他们如何回望,又如何展望?2022年12月的最后十天,我们采访了浙江、河北、广东、湖北的多家制造企业和工人,下面是他们的故事。

浙江 制鞋厂工人:高烧39度工作10个半小时

2022年12月21日,温州瑞安的一家鞋厂,47岁的林路正在机台前给一双休闲鞋锁边线。公开资料显示,有“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之称的瑞安拥有1400多家制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202家,产品行销全国及欧洲、美洲等地。林路在其中的一家小型鞋厂打工,一起干活的有二三十名工人,到21日,“起码一半都阳了”,林路是其中之一。

让他感染的源头很难说清。在家里,做幼师的女儿是最先“阳”的那个,随着三天前林路出现症状,一家人已经“阴性清零”。

鞋厂有规定,工人在厂区需要戴口罩,但平日里执行并不严格。林路旁边的几位工友就很少戴口罩,他也随了大流,“别人不戴,你一个人戴也没用。如今都阳了,更不用防了。”

此刻,林路体温超过39度,还伴着咳嗽。在厂里,没人觉得带病干活有什么问题。况且临近元旦,代工并不好找。鞋厂前期生意不好,很多工人赚不到钱,提前返乡。后来,订单淅沥沥地来了些,有外贸的,有内销的,疫情却也跟着山呼海啸而来。订单需要在年底前赶出来,老板找不到可以补充的劳动力,只能靠现有的工人“坚持干”。

在当地鞋业,一天通常被划分为三个班,分别是7:30-11:00、13:30-17:00和18:00-21:30。高烧超过39度的这天中午,在两班轮换的间隙,林路去了趟村里的“中医内科诊所”。他到时,看病的人已经排到了诊所大门十米开外。半个多小时后,林路打了一剂小针,离开时医生又给包了两天的药。具体什么药,他并不清楚。这天还很漫长,虽然“手足没有力气”,林路还是上满了三个班,白天7个小时,晚上还有3个半小时。

两天后,林路的症状只剩下“一点点”。这天,他熟识的一位症状比较严重的年长工友重新返岗。林路也上回了“顶配”—— 一天四个班。没有底薪,林路每上一个班能进账130元,“早7点半做到晚上12点,就有520块。”瑞安的大部分鞋厂会在元旦前后放假,无论是老板要完单,还是工人要“搞钱”,都进入了倒计时。

已经过去的2022年难言顺利。上半年当地鞋厂生意惨淡,林路常常一个月只有几天有活干,他不得不辗转不同的厂子捞活,“天天玩,挣得都不够吃。”下半年虽然生意好些了,但“单小”,订单都是“一点一点”地来。因为“没搞到钱,房租又贵”,林路认识的一些工友开年就不打算再来瑞安了。林路不在此列。他计划1月6日返回江西抚州老家,一直待到年初十。此后,他会继续寻找新的工厂,开启在瑞安打拼的第23个年头。  

浙江 制衣厂厂长:双厂“接力生产”完成订单

2022年12月29日晚,36岁的李俭旺开着货车从福建南平向浙江温州出发,车程三个多小时。李俭旺是温州着依服装厂的老板。这是他“阳”后的第二天,虽然不发烧了,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