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旱,建立水权市场刻不容缓
如果不存在水权,会出现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最终,水会越用越少。就像报纸所说:“即使不发生旱灾,水资源枯竭也是一个难逃的宿命。”
责任编辑:戴志勇
水权及其有偿转让与现行行政取水许可制度显然不兼容,它直接指向产权改革,是对现有水权制度的重大突破
受访人:盛洪(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用得太狠的中国水
南方周末:现在北方正在发生50年一遇的大旱,这种自然灾害背后,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是否有值得反思之处?
盛洪:这次的确跟久旱直接相关。长期以来,我国是南涝北旱,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污染性缺水”。
正常年景里,不少地方并不缺水。但在零价格下,水资源的总供给还是满足不了总需求的。总体上还是不够用。如果不存在水权,会出现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最终,水会越用越少。就像你们报纸的上一期所说:“即使不发生旱灾,水资源枯竭也是一个难逃的宿命。”
这不仅导致用水量必定过度,而且由于不同地方取水条件不同,会造成水资源分配的无效率。
上游取水的优越地位,又由于不同产业用水方式的不同,造成水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不当。例如在径流量较小的北方河流,上游农业的过度用水,造成了河流的断流,从而剥夺了渔业、航运业和旅游业的用水。
污染也会导致一种特殊形式的水资源稀缺。一些对水的使用方式,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就是将水污染后再排入河流或地下,又污染了洁净水,使其质量降低,甚至不能正常使用,也增加了水的稀缺。
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人为原因的缺水,“水权”以及水权市场的形成,就非常有必要。
南方周末: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下,我们如何分配使用有限的水资源?
盛洪:现在我国对水资源的管理被称为&l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