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一夜之间“被高血压”,降压药吃还是不吃?
不论高血压诊断标准怎么变,“治未病”的思路总没有错。对血压问题越早重视、越早干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将大大降低。
责任编辑:刘韵珊
近日,围绕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国内引发广泛的讨论。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下称《指南》),形成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
按照新《指南》,中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毫米汞柱)。原本血压值处于130/80mmHg-140/90mmHg区间的人群将从“正常高血压高值”人群被转入高血压人群。一些年轻人在网上调侃道,“一夜醒来,我就成高血压了?”
不过,这个《指南》只是专家意见。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表示,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目前的指南只是专家的研究成果,尚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也即,年轻人只是“被高血压”了。
无论如何,这一次“乌龙”从侧面还是说明了:我国的高血压人群着实庞大,一有“风吹草动”便引发巨大关注。高血压诊断标准到底该不该下调,出于怎样的考量?有高血压风险,是否就要吃降压药了,如果不是,年轻人又该如何“治未病”?
标准调整的争议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