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州管控区当驻点医生:城中村“流动急诊室”如何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区卫健委对医务人员专业做了精细而具体的要求:急需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医务人员解决管控区患者的问题。

郭旗感慨,医疗问题拖不起,等不得,“有可能只是发烧,也有可能是心梗、脑梗,晚一个小时人命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接听所有的电话”。

“这就是医疗系统很巧妙的地方,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这一棒好像很困难,但一棒一棒接下去,患者从求救开始,一般最终都是可以得到妥善救治的。”

责任编辑:何海宁

抵达后,四位驻点医护人员在嘉仕社区合影。 (受访者供图/图)

对于26岁的护士杨伟婷来说,新驻点的任务几乎是“零磨合期”无缝开启。

2022年11月5日,这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时医疗队刚刚结束9天的新港街道驻点任务,一行人就被火速派往新驻点海珠区凤阳街道——广州本轮疫情的集中暴发点之一。这一天广州市新增1325例新冠本土感染者,其中海珠区1253个,高度集中在凤阳街康鹭片区。

在密密麻麻的住宅间,一所低矮宽阔的小学成为了医护人员的临时驻扎地,蓝色的桌椅拼在一起,垫上褥子可作临时休息之用,教师办公室的卡座,则作为医疗保障部工作间。

工作间里电话此起彼伏。28岁的心血管内科医生郭旗刚落座,隔壁桌的医生就递来一部电话,示意他去接。“接上之后就没停下来过。”杨伟婷说,“我们直接就上岗了。”

“有没有护士?”看着好像应该是组长的人突然问。杨伟婷观望了一下,办公室里只剩七八人,没人回应,自己便直接顶上了。门口有志愿者“大白”在等待,骑着电动车送她去居民区做抗原检测。此时,距离他们过来报到,只过去了20分钟左右。

这支队伍的经历,是本轮疫情防控驻点医生群体的一个缩影。

自10月下旬,海珠区对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后,不少医院便启动了点对点援助。张屹在11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管控区域内会开设临时医疗点,安排驻点医疗队进驻,实行24小时轮值。

在重新铺设居民就医通道上,驻点医生是关键一招。据海珠区常务副区长傅晓初在11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管控区域内各重点片区共有孕产妇、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等重点人群3.2万名,已累计提供医疗服务9.3万人次。

要求具体科室医生驻点

一切还要从海珠区卫生健康局10月25日发来的那封“请予支援”函件说起:

“因疫情需要,1007(指本轮疫情暴发时间)疫情以来,我区划定了多个参照中、高风险管理区域,居民就医需求剧增,区内驻点医务人员人力不足,为保障上述区域居民的生命安全,及时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现请贵院协调2名医生、2名护士进驻我区管控区域提供驻点医疗服务。”

对于这支年轻的四人小队来说,年纪最长的马明哲也不过33岁。他是消化内科医生,以前从未参加过管控区驻点任务,但因有在发热门诊行医的经验,并未感到紧张。

同一科室的杨伟婷甚至有些期盼,到驻点能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