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时间的人
现在付出时间帮助人,将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时间获得帮助。“时间银行”在南京的落地,对于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而言,是一次必要且令人惊喜的尝试。它充分调动了人性中的光明,同时又尽可能地规避人性中的阴暗,试图构建起善意的循环。它的探索,将为社会建设养老助困体系提供重要的经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江苏南京
责任编辑:李屾淼
又有新的订单了。李照明熟练地打开“时间银行”线上平台,看到一则希望由自己接受的订单,“X栋X号,上门理发,0.5小时”,来自他以前服务过的一位老人。到了约定时间,他背上装着理发工具的黑色方包上门。
老人们的理发要求相对简单,干净利落即可。剪完后,李照明在订单页面点击“完成”,待老人确认后,他的时间账户上立即多出了“0.5小时”。这是他完成订单所需的时间,也是他的报酬。
半年前,李照明从社区养老中心得知南京市有一个志愿服务平台“时间银行”,从市政APP“我的南京”里就能找到。在平台上做志愿服务,储存时间,待年满60岁,可以使用这些时间发布自己的需求订单,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正好也快退休,就同意成为志愿者了,”李照明说,“我家比较特殊,女儿是脑瘫,相当于重度残疾,需要人24小时看护。政府对我们有很多帮助,我们能够回馈社会时,要尽量回馈,不能说理所当然地享受帮助。”养老目前对他还算远,但总有一天会面对。“将来我们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小孩不一定能照顾到。我想,通过时间银行这种形式,是不是能够储存一点服务时间?”
南京率先建立起市级层面的“时间银行”——一套以时间为货币的志愿服务机制。每天都有上千个老人在线上平台发布订单,截至2022年10月,南京市时间银行志愿者人数超过4万,共计完成了六十多万个服务订单,数量排名前三的服务分别是家务料理(19.54万)、上门送餐(15.75万)、智能技术辅导(13.24万)。
孤老
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下称“联合会”)的办公室在玄武区的一幢商住两用公寓里,两层五十多平方米的空间有楼梯贯通,一楼挤挤挨挨地摆满办公桌,二楼的一半也被办公桌占据,另一半放着茶台、沙发、长几,布置成简易的会客室。这个仅有十余人的社会组织,承担着南京市时间银行的日常运营工作。
会长史秀莲年近四十,是个有亲和力的女人,她的娃娃脸长相和天真气质与她略有年代感的名字并不相符。联合会小一辈的姑娘觉得史秀莲是个矛盾体,“生活中很女性化,是会穿亮色卫衣的少女,但工作中又有男性化思维,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
被问及为什么会关注养老问题时,史秀莲每每会从20年前在淮安农村遇见的一位老妇说起。
2002年,刚上大学的史秀莲参与了学生会“关心下一代”的慈善活动,给淮安农村的困难儿童送物资。相比于富庶的苏南,苏北农村的贫困让史秀莲感到陌生,下完雨的土路成了泥坑,上面还漂着牛粪,她几乎是跳着走完村里的路。史秀莲还给孩子们准备了火腿肠和夹心饼干——听说孩子们从没见过这些零食。家里没有大人,端茶倒水由孩子们自己招呼,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下地干活。史秀莲觉得这趟行程似乎缺了点什么,她想见一见孩子的家长,对接的孩子兴奋地说:“我奶奶中午在家,特意给哥哥姐姐们做了好吃的。”
那顿饭吃的是菜饼和炒鸡蛋。老妇拉着史秀莲说话,史秀莲问: “只有你和小孩在家,万一身体不好怎么办?”老妇说有赤脚医生上门,实在不行就给儿女打电话。
那时史秀莲没想太多,她只是模糊地察觉到一个两难的问题——年轻人留在村里会贫穷,离开村庄去打工,物质生活水平或许能因此提高,但孩子和老人却无法照料。
2013年,史秀莲已经是一名青年教师,任教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并参与南京市老年人健康能力评估工作。调研走访时,她在拆迁安置小区遇到了一个独居的老人。
“我们去他家发现门没锁,就用砖头在门后抵着。敲了门以后,里面有人说进来,门一开就看到客厅柜子上放了好多瓶白酒,还有看上去值钱的摆设。”史秀莲回忆当时的场景,“我一直问人在哪,他说在房间。我们到了房间发现,原来老人的腿脚不方便,如果上厕所,他从有感觉时就要起身用四脚拐杖往卫生间挪了。”
史秀莲忍不住问他,为什么用砖头抵着门,而不交一把钥匙给物业。老人回答,因为儿媳妇每天中午来送饭,社区工作人员也经常上门,用砖头更方便。史秀莲不理解,家里摆着这么多值钱东西,不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