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品牌观察报告(2021-2022)》发布:探寻公益品牌推动公益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届筑梦者公益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企业、机构及传媒界的多位代表,围绕“乡村振兴”“公益品牌”“互联网+公益”等热点领域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在“公益观察”环节,南方周末研究员徐凡线上参与本次大会,并发布了《中国公益品牌观察报告(2021-2022)》

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评价体系在今年进行了重大优化升级,除了继续观察公益传播效果,也更加强调公益品牌所坚守的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以及可持续影响力。

2022年中国公益品牌榜基金会十强

2022年中国公益品牌榜公益项目十强(含公益机构发起、企业发起两类)

中国公益品牌评价结果表明,公益品牌力表现最为卓越的前20强(含并列名次共24家)中,公募基金会相比非公募基金会,分别占到71%和29%。如果从百强(共100家)名单来看,二者品牌力表现则不相上下,分别为52%和48%。 在对大型和中小型基金会的观察中也发现了相同的表现分布特征。在进一步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公益品牌建设与基金会的使命以及实现使命的战略路径更为密切相关,虽然公募和大型基金会更有机会走向卓越,但各个类型的机构均有机会去打造优秀的公益品牌。

调查结果还表明,公益品牌百强名单中成立10年以上的基金会表现更为优秀,达到77家;而在表现最为卓越的20强(共24家)中有22家。从这些机构的品牌发展历程来看,品牌策略的确立和实施都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长期发展过程。品牌建设需要久久为功,这与公益慈善一直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愿景一脉相承。

本次调研还专门对企业基金会、高校基金会、企业志愿服务的品牌表现进行了深入观察,发现这三者的品牌制度基础和实施都表现尚可,但均存在倾向于更加依赖所发起企业或高校的品牌机制,公益品牌独立性较弱,在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公益使命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以公益慈善为导向的第三次分配,被视为构建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之一,这对公益慈善行业来说,既是发展机遇,也更是巨大的挑战,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公益品牌建设可谓“迫在眉睫”。公益慈善组织的品牌建设应从顶层设计开始,善用公益优势和外部资源,坚持长期主义,推动公益品牌从制度完善到高质量发展。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中国公益品牌观察报告(2021-2022)》完整版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