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讼累求解:全国涉老案件一年增加12%

老年人的诉讼能力比较弱,情绪波动比较大,证据意识也相对薄弱。“他们常常用发誓代替举证,用品格保证代替书面证据。”

涉老案件的类型不同于以往主要集中在婚姻家庭领域,近几年愈发向经济领域的民间借贷纠纷倾斜。

“这涉及他们的房子、钱,甚至涉及他们后半生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更好活着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2年重阳节前夕,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在亚运村法庭举行开放日活动,亚运村法庭是北京首个“适老化”法庭。 (北京朝阳区法院官网/图)

原以为交给养老院的押金会“打水漂”,86岁的李莲准备放弃,不再通过诉讼解决,“人家都说千万别打官司,即使赢了,对方耍赖,法院轻易不采取强制措施,也会拖个两年、三年”。

但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李莲还是走上了法庭。2022年4月,北京朝阳区法院立案后交予亚运村法庭审理。

该法庭有个标签——北京首个适老化人民法庭,从2021年年末开始集中审理朝阳区涉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类民事案件。

开设适老化法庭的背后是涉老诉讼的大幅增加。2017年以来,朝阳区法院审理的涉老民商事案件增长了42%,同一时期,朝阳区内诉讼案件平均增长率为26%。

在朝阳区法院之前,国内已有多个地方探索适老化诉讼新路,设立老年法庭或老年合议庭。

白云是上海静安区法院涉老法庭的法官,她觉得在涉老案件审理中,最关键的是如何走进老人心中,获取老人的信任。“核心就是根据他们的性格有针对性地沟通,让对方感觉到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

2020年1月15日,四川都江堰市一92岁老人称财产被保姆侵占,提起诉讼。 (人民视觉/图)

看得见的改造,看不见的连接

李莲退休前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生。她的案件并不复杂,但此类与养老机构的纠纷在涉老案件中颇具代表性。

2018年4月,李莲的老伴因脑梗去世,两个孩子不在身边,她计划找家养老院解决自己的“身后事”。

李莲和老同学找到了位于北京五环内的一家民营养老院。对方承诺,交5.8万元押金就给留床位,随时可入住。若不住,只收200元工本费,返还其他钱款。2018年4月底,李莲和同学一起交了钱,“我觉得反正有那么个地方,到时候能去就行了”。

交了钱,但他们并未入住。

之后,北大第一医院也组织退休职工参观了很多养老院,有的不需要押金。

2021年2月,李莲和同学决定更换养老院。几番争执后,上述养老院在2021年9月和她们签订转让协议,承诺尽快将床位转出后退费,若2022年2月22日还未转出,扣除200元工本费,退还其他费用。

到了2022年3月,李莲与该养老院联系时,对方还一味搪塞,并未履行承诺。

恰巧,李莲那个同学的女儿认识律师,于是决定走法律途径。2022年3月18日,代理律师向朝阳区法院提交了起诉文件。

2022年4月1日,法院系统显示正式立案,由亚运村法庭负责审理。法官助理徐川涵在收案后,考虑到诉讼流程比较繁琐,第一时间联系养老院,提前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佳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