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的极端干旱、建闸之争与生态成本——对话胡振鹏
长江流域的干旱依然在继续。中国气象局2022年11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预计11月,江南及华南等地降水持续偏少,气象干旱仍将维持,发生夏秋冬连旱的可能性较大。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在11月1日发布消息称,11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仍将持续或发展,10月份,全国主要江河径流量大部偏少,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为常年同期最低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江西南昌
责任编辑:周建平
10月中旬,我们在江西南昌见到南昌大学教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振鹏。他随身带着由他撰写的《鄱阳湖水文生态特征及其演变》等书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存着他在这些年分门别类归纳好的鄱阳湖的资料,涉及水文、候鸟、渔业,也包括流域历史资料、网络讨论及新闻报道等——在约定的早上9点来了。看天气预报会降温,胡振鹏层层叠叠穿了三件衣服,他的头发因为脑梗手术剪短了,一坐下,便拿出两粒助听器戴上,“我们家里有遗传,70岁开始听觉神经衰退,助听器也维持不了几年。现在因为耳朵聋,外面的信息接触得比较少,那么我只关注鄱阳湖一件事,其他事一概不关心。”
今年鄱阳湖出现旱情以来,74岁的胡振鹏每周都去鄱阳湖的湖区,他认为现在是绝佳的观察湖底地形和枯水现象的机会。采访结束第二天,他又去了九江。“我喜欢发现新问题、新规律,有新的发明、新的规律,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很激动。”胡振鹏说。
1968年,刚读完高中的胡振鹏下乡到星子县农村,5年后成为农民水利技术员。他买了水利专业书自学,水利看不懂就去看力学,力学看不懂就去看物理,物理再看不懂就去看高等数学。在这样“倒着学”的过程中,把当时上海交大的高等数学微积分看完,也把全部习题做完,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29岁的胡振鹏考取江西工学院(今南昌大学),就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一路念到博士。胡振鹏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是丹江口水库防洪与兴利的优化调度,因为很感兴趣,他毕业后继续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水资源规划管理、系统工程和决策理论及技术经济,深化这一课题,1996年拿到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2月,胡振鹏担任江西省副省长,分管科学技术、教育及卫生等工作。任上10年,他参与江西省“山江湖工程”,跑了99个县,也提出了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重要想法。2009年,胡振鹏退休。“反正我从副省长岗位退下来之后,就又开始做学问研究。”他说,不光是因为时间多了很多,也因为能静下心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博士、前环境深度报道记者刘伊曼曾与胡振鹏打过多次交道,她表示,这位原副省长有些难以归类,远不是那一类“学者型官员”,也不是简单的“学而优则仕”,“他对数字极度敏感,记忆力超人,水生生物、候鸟、水文、水污染的结构分布和数据,以及动态的变化,他几乎随时都能如数家珍,他手机里装着与水文监测部门联网的App,通讯录里有一群愿为他提供一手信息的学生和原下属,他脑子里不仅刻有清晰的整体图景,更装满了复杂的演算。”
如今,胡振鹏是南昌大学教授、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名誉校长。在9个小时的采访里,我们与他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鄱阳湖干旱、湖区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进展以及江西省的生态发展之路。
旱涝急转是全球变暖的表现之一
南方人物周刊:今年鄱阳湖由洪涝风险转入干旱的时间很短,在6月时降雨集中导致水位持续升高,但进入7、8月几乎不再下雨。鄱阳湖今年的干旱在数据上有哪些体现,今年的干旱情况在湖泊的自然变化中算正常现象吗,是否可以预报?
胡振鹏:今年鄱阳湖的干旱不仅仅是鄱阳湖干旱,整个长江流域都是干旱的,甚至全球在北纬30度地带都干旱。北半球的欧洲也遭遇了500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国外预测今年可能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