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热衷捡垃圾?
武楷斯和廖君君家里的东西几乎都是捡来的。卧室是一点点填满的,复古风格,三角小沙发、桌子、镜子、床垫、床单,甚至连刷墙的油漆都是捡来的。
“大家可能会觉得你捡垃圾就是要迁就,要舍弃很多,但我觉得垃圾桶里也能捡到很漂亮的家。垃圾桶就是一个世界。”
责任编辑:李慕琰
武楷斯兴奋地走向标有“其他垃圾”的黑色垃圾桶,桶盖被塞满到高高拱起。垃圾桶最上方是一包帆布裹起的物品,他掀开帆布,里面全是衣物。
他拿起最显眼的毛绒外套就往身上套。当天他穿着T恤牛仔裤,脚上还趿拉着一双万年不变的拖鞋。
“哎呀,不要乱穿呐!”一旁的保安大叔连忙劝阻。武楷斯就住在附近的城中村,尽管他经常来捡垃圾,和保安大叔已经打过多次照面,对方还是一脸不理解。武楷斯只是解释“好看呐”,埋头解开另一包衣服,一件一件掏出来往身上比划。
这样的情形武楷斯早已见怪不怪。遛狗时、旅游时,他走到哪就捡到哪。95后的他自称是个“捡破烂的”,同时也是社交网络上“Stooping广州”的发起者。
“Stooping”直译为“弯腰,俯身”,这个概念近来逐渐引申为“俯身拾物”“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利用”。Stooper信奉的口号是“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他们经常在夜间行动——武楷斯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清晨环卫工人上班之前,捡到好东西的概率往往更大。
这种行为有迹可循,最早出现在美国纽约。从2019年开始,Instagram上一个叫“stoopingnyc”的账号,会发布路边被遗弃的旧物,附上位置信息,让有需要的人看到并带走,其中大多是被遗弃的家具。
在中国,Stooping在社交网络上的热烈讨论是2022年6月份从上海兴起的,有Stooping博主开始发布街边的投稿信息、开设群聊,群员们分享街边发现、互赠闲置物品。秋天,这股风吹到了广深地区,武楷斯先后在小红书上创建了“Stooping广州”和“Stooping深圳”的账号,加入讨论群的成员已经有几千人。
不过,早在引入Stooping这个词汇之前,很多捡垃圾爱好者就有了这样的习惯。他们只是自发地捡拾旧物,漫无目的地分享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刻意附庸什么潮流,也不在意别人如何称呼自己。
武楷斯和女友廖君君常常一起去捡垃圾。有一次在廖君君家附近一栋快要拆迁的楼里,他们发现一个很大的旧沙发,掀开沙发布,下面躺着两个完整的瓷娃娃,一男一女,长得像印第安酋长,很漂亮。
廖君君说,和买东西不一样,捡东西无法预料自己会得到什么的。“捡东西特别像是冥冥之中有人送礼物给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
“探索未知的过程”
朱迪第一次捡垃圾,是在一位波兰朋友的领路下。一起去超市附近垃圾桶的路上,朋友告诉朱迪,不是每次都能捡到好东西,要看运气。
朱迪在丹麦读研究生,还在国内的时候,她就看到过一些国外捡垃圾的视频,以捡食物为主,视频里的食物看起来很新鲜,包装得也很好,那些垃圾桶看起来很干净。
一次课间,朱迪与这位波兰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