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旱灾,除了主观能动性,我们还需要什么丨记者手记
在抗旱过程中,找水的找水,送水的送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民群众适应环境能力很强,他们最不缺的特质,就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些主观能动性甚至于太过强烈,强烈到让人心疼。
责任编辑:何海宁
相关报道详见《汛期供水保卫战:“这次旱灾给了我们一个教训”》
当操作《汛期供水保卫战》这篇报道的时候,从一开始,我们就计划把关注点放在旱灾对群众饮用水的影响上。
已经持续数月的南方旱情,已经恶化到威胁饮用水安全的程度,直至目前也无较为可观的好转。我们也感到非常震惊,原本以为只存在于个别偏远山村的零星现象,实际上只要稍作梳理便可发现,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区域,均出现较大面积的饮用水短缺问题。小到几个村子没水喝,大到一个乡镇河干井枯,甚至在湖南、重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