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答南周:如何建立电池等行业碳足迹评价标准?
推动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基础数据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我国产品碳足迹、碳标签的制度研究,推动相关制度的建立;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更加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新规则的认证体系,开展灵活务实的多双边合格评定的互认合作。
责任编辑:曹海东
碳足迹渐渐在国际贸易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动力电池等行业。欧洲议会此前通过的《欧盟新电池法规》规定,从2024年7月1日开始,只有申报了碳足迹的电池才能投放到欧洲市场。
然而,我国目前没有建立起电池等行业的碳足迹认证体系,国内相关企业面临出口合规风险。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在商品上加注的碳足迹标签被称为“碳标签”。
“首先,我们反对以气候变化为名设立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技术壁垒,这是一种单边措施,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也不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2022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回应南方周末记者提问时称。
李高同时表示,从国内落实“双碳”目标的工作需求来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