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谷三丁目的时间

“我和直子在四谷站下了电车,沿铁路边上的土堰往市谷方向走去……”

时隔多年重读 《挪威的森林》,我惊讶地发现,渡边与直子重逢的位置就在我旅居的四谷三丁目附近,相隔一站路,步行也就十来分钟。2019年,在四谷住了前后加起来两个多月,我走过好几条散步路线,却不曾沿着JR铁路往北。人的生活版图往往由周遭店铺辐射开去,由点成线。以下的记述是那年寻常的一天,从黎明到夜晚,关于在那里谋生的人们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静茹

四谷三丁目 (默音、小c/图)

1

凌晨4点,四谷三丁目路口的天空呈现蓝灰色,将楼群映成黑色剪影。从四楼的酒吧窗口望出去,远处最醒目的是某座大楼顶上的“丸正”超市广告灯牌,白底上,红圈里一个“正”字。从楼下过一个路口往西,就是那间超市,附近居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仰赖其供应。每到周末,啤酒货架的一大半都空了,最先售罄的是近年来流行的精酿,缺口隔个两三天才逐渐被补上。

酒吧要到5点才打烊,此时只有店主M独自在店里。他将玻璃橱柜内的甜点存货打量了一番,心想,是不是趁现在烤一只派。

这是一间主打朗姆酒的酒吧,另一项特色是M亲手制作的甜点。无论是相对简单的蛋糕卷、泡芙,还是制作费工的塔和派,品质不输东京排得上名次的甜点店,也有客人专程为吃点心来到这里。偶尔还有不识趣的人问,你为什么不干脆开间甜点店?

遇到这种问题,M便环顾身后高矮胖瘦不一的朗姆酒瓶,瓶中容纳了从金色到深棕色的液体,老年份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他说,因为我喜欢朗姆酒,我做点心也只是为了配酒。

离开担任调酒师的上一间店后,M花了不少时间搜寻店面。替人打工不用担经济上的风险,但那样就没法专注于朗姆酒。最终觅到的是位于四楼的这一处,正对着十字路口,离新宿两站地铁,算得上东京核心区域,更好的是房租不太贵。业主听说他的计划,感慨地说,我也有过开酒吧的梦想。

他看到那扇对着路口的大窗时就知道了,这将是他在夜晚的栖身之所。一如预想的,他透过窗户眺望过一个个夜晚与清晨。有时忙得恨不得多长一双手,有时闲得无聊,而时光总是以同样的节奏流逝。

江户地图 (默音、小c/图)

2

构成四谷三丁目的两条主干道分别是东西向的新宿通和南北向的外苑东通。将时间往回拉到江户时代,地图上只有东西向的甲州道路,后来演变为国道20号,新宿通便是国道在市区的一部分。

两三百年前的旅人由日本桥往西,先要出江户五门之一的半藏门,再经过有精兵守卫的四谷见附门(见附指的是外侧带哨所的城门),从桥上跨过真田濠,便可以从甲州道路一直走到下诹访(如今的长野县境内),全程两百多公里。修这样一条工程量巨大的长路,当然不仅是为了百姓的方便,实际上,德川幕府建造甲州道路,为的是万一江户危急,将军可以径直逃到甲府。

宽永13年(1636年),上田藩主真田信之等人领了德川家光的命令,在江户城的西面开凿护城河,真田濠由此得名。

当初为了建造河道,将住在该地的居民西迁到城外的林场,从此松林消失,演变为民宅密集的街区和巷道,也就是今天的四谷三丁目。四谷站的东侧仍然能看到四谷见附的城墙遗址,灰黑色的石块垒成一人多高的台,其上樱树繁茂。真田濠的一部分成了外濠公园,另一部分被填埋成上智大学的运动场。

对四谷三丁目的店主们来说,甲州街道也罢,真田濠也罢,都不过是历史书上的名词,他们有每天的日常要面对。

M在店里软化黄油准备做点心的当口,新宿通斜对面一条小道往里几十步,路的西面,有座红色瓷砖贴面的楼。一楼缩进去几个平方,形成小小的中庭。侧面有扇双开推拉式玻璃门,顶上挂着牛头骨,旁边挂着个涂成黑色的灯箱,中间的留白是一根大骨头。此刻牛眼眶里的红灯泡和灯箱都亮着,气氛甚至有些阴森,很难猜到里面到底是间什么店。更让人纳罕的是,5点不到,门口已站了两个人。

I背着手,敲了几下酸痛的后腰,拉开移门。长得像《龙珠》里的龟仙人的他,是一间传说中的拉面店的老板。他的第一间店开设于上世纪80年代,几经迁移后到了四谷三丁目。不像M的酒吧在主干道的路口,他的拉面馆藏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