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民阿德: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由职业者丨我这十年

马蜂窝发布的《2021年中国旅居度假白皮书》显示,超六成的受访年轻人渴望成为办公地点不固定的数字游民。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数字游民阿德。 (农健/图)

阿德(翟国泓)算是国内最资深的数字游民之一。

何为“数字游民”?事实上,这一概念在二十多年前就已出现。日立公司前高管牧本次雄在1997年出版了名为《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s)的著作,书中设想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移动办公的发展使得工作、生活和旅行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

2007年,初代苹果手机发布,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下发4G牌照,国内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

到了2010年代末之后,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远程办公的普及,数字游民真切地出现在了身边。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在线办公软件用户规模达到了4.61亿,占整体网民的43.8%。

报告还表明,未来,随着“AR/VR+办公”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将有更多针对在线办公的应用场景落地,驱动在线办公功能继续发展。

“随机体验”的生活方式

成为数字游民,与阿德对自由的追求有关,也与大理有关。

从1999年上大学起,阿德就喜欢四处旅游。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家乡重庆的一家电视台工作。电视行业彼时还如日中天,但他仍在一年后就选择辞职。

此后数年,阿德辗转于报社和杂志社,做着文字编辑工作。

2011年,阿德到了大理,第二年,女儿出生,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木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