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打“暗语”的普通人丨记者手记

在与采访对象的实际接触中,这些关于主流与小众、普通与特殊的分别,很快便不存在了。和李楠楠一家同桌吃饭时,我是小众的——只有我不会手语。这种因缺乏相应技能隐约产生的不安,有点像是被突然丢在了一个讲陌生语种的国家。

责任编辑:谭畅

健听女孩李楠楠(右)和她的妈妈。(受访者供图/图)

相关报道详见《无声家族中的健听姐妹,穿梭在两个世界

我之前做过许多残障群体的报道,写推广无障碍出行的截瘫者,写面临就业困境的视障学生,写受到欺负的聋哑女孩,写挣扎求生的渐冻症患者。残障群体的总数超过8500万名,大概每17个人中就有一位,但很多时候,我的采访对象们不大被人关注,被称做主流社会中的“隐形人”,我那时思考的重点是如何让普通人产生共鸣,让读者愿意通过报道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

这一次写聋哑家庭的健听孩子,则是全然不同的经历。他们有着相应的代称“CODA”,即“Children of deaf adults”的字头缩写。在这个细分的群体中,主人公们虽然耳聪目明,健康程度与常人无异,然而在相关研究中,作为家庭中少数能够说话的人,他们在童年时期便肩负着沟通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