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关注自传体小说和社会性视角

“以安妮·埃尔诺为代表的自传体小说近年来备受法国学界关注,自传对真实的要求与小说的虚构性,这种悖论被埃尔诺统一了起来。”

责任编辑:刘悠翔

1940年出生的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并不为太多中国读者所知,但在法国,她早已受到学界和大众的广泛认可。

安妮·埃尔诺与讲述她父亲故事的作品《位置》。 (视觉中国/图)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2年10月6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埃尔诺,授奖词是:“她凭借勇气和冷峻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与集体限制。”

埃尔诺1940年9月1日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一个平民家庭。她的父亲先后在农场做雇工、在工厂当工人,婚后与她的母亲在诺曼底小城伊维托(Yvetot)的工人区开了一家小咖啡馆兼杂货店。埃尔诺在伊维托的一家私立天主教中学学习,遇到了更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孩,为自己的父母和出身感到羞耻、自卑。她的大量作品表现的就是这一时期平民阶层的生存情景。法国学者迪迪埃·埃里蓬在著作《回归故里》中写道:“当读过安妮·埃尔诺关于她的父母及他们之间‘阶级差距’的作品后,我清楚地意识到在那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若花生
回复

若花生

2022-10-17

自传体并不新鲜,几乎人人可以以自传的方式立传。但诺奖一年就一位。

您呼叫的用户正在学习
回复

您呼叫的用户正在学习

2022-10-09

自传真实和虚构的悖论方面她并非先行者。但是“丈夫的嘲笑”真个点真的,有被戳到。

接受无能
回复

接受无能

2022-10-08

埃尔诺的作品适合现在品读,议题包括女权、童年等。但阅读她之前,应该先忘掉这些标签——最好也忘掉她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去掉标签方能和她共情。

海燕
回复

海燕

2022-10-08

比较迟钝的
回复

比较迟钝的

2022-10-08

感觉我会喜欢她的作品,可怎么之前都没看到过?

不懈地走下去
回复

不懈地走下去

2022-10-08

自传体小说,也是带有虚构的成分,只是多与少之别而已。除非一个人自会写字开始就记录,那才是较完美的自传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