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给妈妈的这十年丨回乡偶书
每次回家,我都会见到家里楼上楼下住了老人、孩子,家里的土灶、柴炉,菜地里妈妈种的菜,都给了那些陪读老人用,还免收水电费。妈妈说,想起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的艰难,就想着能帮一个是一个。
责任编辑:温翠玲
近期回乡小憩几天,从踏进家门那一刻,到告别父母离开时分,其间所见所闻,感觉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的妈妈活得有声有色,自我欢乐,自我陶醉。
细细数来,这十年眨眼而过,我从40多岁到50多岁,妈妈从70岁到80岁。我在城里打拼,妈妈在乡下生活。
这十年,我在城里辗转调动了数家单位,数次变动,数次挑战。人到中年,现实从不给你侥幸的机会,每到一个新单位,重新接手一个新业务,重新结识一批新同事,都是从一个个人认起,从一件件事学起干起。这十年间,仿佛自己一直在被生活推着走,上班下班,养育孩子,赡养老人,买房买车……还真没有认真停顿下来,片刻用心思考过自己最想要什么、最喜欢什么、最擅长什么,内心塞满的多是与同龄人相似的,今日又今日的忙碌和明日复明日的迷茫。
这一次回乡难得陪伴妈妈的几天时光,却让自己感叹这十年光阴是输给妈妈了,因为,只要看看妈妈每天早晚忙碌的身影,就可以清晰地知道80岁的妈妈,最想要的是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最擅长的是什么。
妈妈一字不识,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嫁给湘西的父亲,在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却和父亲一道咬着牙将五个子女全部培养成了大学生、成了国家干部。几十年过去,妈妈和父亲拒绝了子女屡次来接,拒绝进城生活,选择了留守乡村。
妈妈舍不得老家的山和地。
每次回家,妈妈都要带我去到自家自留山上,去看她种植的杉木林、松树林、油茶树林,只见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妈妈如数家珍,一一告诉我这是哪年种的,那又是哪一年种的;哪一片林地被村里的牛偷吃了,得补上,哪一片树苗被杂草淹没了,得除草了。翻过一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