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多奉一尊神,像城市多种一棵树丨游在中国③
在闽南,人们都爱拜一拜。千年来,闽南地区形成了自由、包容的民间信仰,神祇之间相容,又与血缘、地缘融合。谢文哲在地方任职,但更多时候像一位笔耕不辍、记载一方文化的乡绅,他从自小熟悉的民间信仰来观察中国社会的变化,理解乡土社会的组织形式。
“闽南人信仰和奉祀神祇,首先是满足现实的生命需要、生活需要,其次也是满足心灵需要、终极需要。这是闽南人‘造神’的原则。祖师信仰正是按照这一原则造出来的神祇。”
责任编辑:周建平
在闽南,人们都爱拜一拜。从福建泉州安溪县出发,2021年10月最后一个周五,谢文哲又从县城去往西北城郊的蓬莱山,半个多小时车程后抵达。这一条路他从幼时便熟悉,转眼四十多年过去,“现在51岁,知天命了。”他在电话里说。
清水岩坐落在蓬莱山,供奉着安溪人几百年来信奉的清水祖师。闽南地区千年以来形成的自由包容的民间信仰中,神祇之间相容,又与社区、宗族融合,与人亲近,祖师文化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供奉着清水祖师,又是国家级4A景区,在清水岩,总有信众与游客来拜一拜,各有所求与所得。
多奉一尊神,如城市多种一棵树。谢文哲在成长中常见到,乡庙根据乡民的新需求,增添具备相应神职的新神来供奉,“闽南人信仰和奉祀神祇,首先是满足现实的生命需要、生活需要,其次也是满足心灵需要、终极需要。这是闽南人‘造神’的原则。祖师信仰正是按照这一原则造出来的神祇。”他说。
近几年,谢文哲在调研写作《天下清水》期间,每一次远行归来,都会上一趟清水岩。在新书《天下清水:闽南人的信仰和生活》中,自小生活在闽南的谢文哲以清水祖师为中心,描绘出闽南一方的信仰与生活图景。
在《天下清水》中,清水祖师的民间信仰随着安溪移民向闽省内外、中国台湾及东南亚等地播迁,其轨迹和闽南人移民的路线、区域重合。谢文哲认为,信仰传播并不是简单的“平移”与“复制”,而是需要历经深刻的“在地化”,而这种在地化的表现之一,即为围绕清水祖师而开展的社会动员,如每年正月的迎佛绕境活动,既是人们祈福平安的神事,又是整个商办社区事务的俗事。
“从文化人类学的专业角度看,这既是一部出自‘凝视’的民族志之作,又是一部出自‘环顾’的区域文明体系综合研究之作。”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铭铭认为,在闽南及周边,清水祖师与各地不同神明形成不同的“合作关系”,得到众多社区的崇信。随着安溪人口播迁到台岛和海外,清水祖师的“信仰圈”进一步扩展。围绕清水祖师,形成了一个以安溪为中心的“天下”,由安溪及附近周边的核心圈、闽台沿海和山区各地的中间圈,与南洋的外圈构成,本质是“区域性神明世界体系”。
“许多被人类学家归结为地方性的土俗信仰,其实有其别样的高雅性和超地方世界性。”1996年到安溪田野调查时,王铭铭结识了谢文哲,如今谢文哲依然工作生活在安溪。作为一位安溪人,谢对其乡人的世界思想和世界活动进行再现,王铭铭认为这种尝试有助于纠正长久以来地方与世界二分的错误观念。
书中的田野调查,谢文哲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节假日完成,有时也趁职务出差之便再多做一些自己的调研。在电话采访中,很难忽略谢文哲在调研写作者之外的另一个身份,这体现在他对安溪茶业、藤铁工艺、新兴产业等几大经济产业的熟知,还有对安溪人口、地理、经济等数据与当地文化脉络和历史发展等的了解——他在地方担任要职,为安溪县直宣传系统党委书记,此前担任十多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而这一次到清水岩是因为工作,他在做修建清水茶室前的踏勘工作。
“谢老师从一开始就和我想象中的地方官不太一样。”32岁的孙静说,她在泉州师范学院的中国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任副教授。当她还在北大读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时,到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