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开国大典”是如何被找到的?
汪珉观看样片过程中,对方一位研究员递过来一张光盘,说,“你可能会感兴趣”。
这不是印象中那段仅有几分钟的《开国大典》。光是毛泽东的讲话,在片中就有十多分钟,他完整地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人员组成名单。
由于苏联摄影团队与中方团队的机位不尽相同,这段素材还拍摄到中方摄影师侯波,她是当时城楼上唯一的女摄影师。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流传于世的开国大典影像是黑白的,只有几分钟。那是一个右侧机位,毛泽东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他面向话筒,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1990年代的文摘报刊中,曾有一个关于开国大典影像为何只有几分钟的传言。据说,典礼开始前,一队苏联电影摄制组来到中国,从典礼开始,一直拍到彩灯高挂。相关的胶片被小心保存在西华宾馆。没想到1949年10月2日凌晨,宾馆失火,唯一保存下来的,就是前述片段。
在中国纪录片界,大家其实知道在哪儿可以看到“更完整”的开国大典。1949年时,确实有两位苏联导演与中方合作成立电影摄制组,在中国拍摄纪录片,因为他们用的是彩色胶片,也被人称为“五彩队”。后来,他们的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在影史上声名显赫。前者中有不少开国大典的内容,但国内流传的版本,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时间里也是黑白的。
“彩色的开国大典”在哪儿?2012年以来,上海音像资料馆的采集编研团队陆续到海外搜寻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截至目前,采集编研团队已找到包括陈独秀、瞿秋白等多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影像资料,其中赵世炎、王荷波等人的影像,属于首次发现。换言之,除了照片,这些片段是这些历史人物目前仅有的影像资料。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采集编研团队意外获得了关于开国大典影像资料的新线索。
意外得来
2010年,为了做好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庆祝工作,上海音像资料馆组织了一个采集编研团队,到海外寻找与中共早期领导人相关的影像资料。
关于早期中共党史方面的活动影像资料,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俄罗斯。2011年,采集编研团队和俄罗斯影像档案机构搭上了线。之后两三年,以上海彩色影像为起点,上海音像资料馆开始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所摄彩色影像的逐步挖掘。
据该馆版权采集部主任翁海勤介绍,关于这批数量巨大的影像遗产,起初采集人员收到的文字信息是一份长长的俄语素材目录,“上面只有拍摄年份、省/市名称和简短的描述,绝大多数无法判断画面内容”。
虽然保存较为完整,但在众多海外资料馆中,俄罗斯相关档案的开放程度又是较低的。“很多资料没有实现数字化,还是以最原始的35毫米胶片的载体形态保存。”上海音像资料馆媒资产品部主任管怡瑾回忆,看样片也需要转录的费用成本,团队只能通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