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
纪念《南方周末》报创刊25周年,同事约我写文章。我想,这是因为我乃本报最老的人:从1995年10月加盟本报,资格虽比不过向春、马莉等人,而岁数却是最大的,在同事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本报混,简直不好意思。
责任编辑:马莉
纪念《南方周末》报创刊25周年,同事约我写文章。我想,这是因为我乃本报最老的人:从1995年10月加盟本报,资格虽比不过向春、马莉等人,而岁数却是最大的,在同事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本报混,简直不好意思。
写下“无悔的选择”这个题目,我无悔却有必要解释在先。
在武汉时,有同辈人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念,主题曰“青春无悔”,我曾撰文恶毒地讥讽为“受虐狂”。至今仍然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矫情,因为你根本就冇得悔,门前流水虽能西,谁见人生有再少?何况当时你根本就别无选择,谈什么悔不悔——悔又怎样,悔未必去跳长江?
而我南下前是有多种选择的,至少可以选择原地不动。当我说“无悔”的时候,首先想表达的是对武汉市的老领导和长江日报社的老同事真挚的歉意,如果我的选择离开对他们任何人有伤害的话。回顾近40年的职业历程,不算读书和内部调岗,我在5个“大单位”工作过,都对我不薄,但长江日报社的领导对我是最好的,收留、保护、提携、优待,属于可遇不可求那一种。两位副总为我儿子转学、妻子调动跑路或求人;新闻工龄不满两年破格评中级职称、非党员提拔做评论理论部副主任;评副高时我以为无望出差深圳、海南看特区,老主任黄克智爬8楼到我家找我妻子帮我填申报表;市委宣传部分管新闻的张述传同志到报社找我谈话,说代表出差的李部长挽留我继续在长江日报干……这一切不说明我多么惹人爱怜,只能表明长江日报的小环境对我是多么难得,但湖北的大环境那就不是我身边这些人能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