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作折腰的限度丨记者手记
“非如此不可”的痛苦,在我采访过的这些开课吧孤勇者身上几乎都有。尽管一个月之后,大多数人不再频繁发声,但我想这些不甘和不爽依然是有意义的:它说明机构不是机器,打工人不是齿轮,以及人永远不是无可选择。
责任编辑:谭畅
相关报道详见《一家爆雷公司里的孤勇者:“对别人有伤害的工作,我宁可不做”》
采访开课吧前员工王兴的时候,咖啡馆外面突然下起雨来。本来他已经讲清了开课吧管理里的问题:公司不透明的财务状况,毫无理智的信息流投放,以及虚荣的管理者。他在开课吧的几个月,正好是公司从疯狂扩张走向土崩瓦解的时候,于是可以提供珍贵的内部视角,但我始终有一个问题没问出口,就是他为什么要接受采访。
尽管愿意向记者分享这些故事已经足以证明他的慷慨,但我总是有这种隐秘的心眼——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为了钱,那问题不必再向下一步探索,但如果这种分享并不能帮助他得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