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个乡村儿童操场:乡村教育与互联网透明融合的公益样本
具备里程碑性的突破,得益于前期便已嵌入公开透明因素的项目设计,规划人员将操场划分为一块块拼接地板后,每一块地板都拥有特殊的编号和位置,借助自主研发善款追踪系统,用户捐赠时便能实现自动匹配。如此永久性“绑定”,实现了对公众捐赠善款走向的实时追踪。
操场上,有青翠的绿茵场,有橙黄的跑道,其中还偶有鲜花点缀,却不显杂乱。正是男孩脚尖快要触碰到足球的那一刻,后方的女孩伸展双臂做防守状,两个孩子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不远处是一个简易的足球框。
这是一幅名叫《我心中的操场》的绘画作品,由一位来自毕节市织金县中寨镇普作山村幼儿园的4岁孩子完成。
“12张,刚好12个月,是来自不同学校孩子的画。”梁艺爽与这些孩子素不相识,但她珍藏着他们画作制作成的年历并流露出骄傲和欣慰之情。正值开学季,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选择放弃参加孩子们的开学典礼,从东莞来到了一千公里外的毕节大山深处,“想亲自来看看这些孩子。”
作为美团平台上的近18万公益商家中的一员,梁艺爽与这些孩子被同一件事联结起来——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
全国第00269座乡村儿童操场——毕节黔西中建苗族彝族乡中心幼儿园小朋友在新操场上玩耍(李熠晨 摄)
从“空地”到“乐园”
年历复刻着孩子们的画作,照片定格着一张张笑脸,纪念礼品象征着自己被接收的爱心,这些都被梁艺爽珍藏在家中。
当梁艺爽深入思考“乡村儿童操场”的合理性,两个核心问题便会随之而来:为什么选择毕节市?为什么选择幼儿园?
“开始的时候,我们幼儿园硬件条件可以说是最差的。”毕节市织金县化起镇第二幼儿园园长罗曼介绍,最初幼儿园的户外空间只有一片林地,基本无法为儿童所用,后来才修建了水泥质地的操场。即便如此,“老师们每次带着做户外活动时,也都非常担心。”
正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大山密布的贵州省天气潮湿、地形崎岖,水泥地面弊端明显,常出现起皮、起砂、开裂的状况,磨损后便会坑洼不平,雨后则易积水,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许多山区幼儿园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以前路过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山的那头还是山,特别多山,我就会想这边孩子的求学之路有多艰辛。”梁艺爽聊到对毕节市的印象。
加之学前阶段尚未被纳入义务教育,从贵州省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专家杨川的视角看来,学前教育也是近些年才在政策的推动下建设和发展起来。
部分幼儿园的操场,甚至只能视作校园中的一处“空地”,勉强承担户外活动场所的功能。但户外活动对孩子来说,又必不可缺。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幼儿园应当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室内外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器材,开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体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其中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匮乏的操场条件和教学设备无疑会限制对孩子抓、爬等动作技能的培养,尤其是雨天时,“体育运动”更无从谈起。投入资源较少、运动场所有限的现实,是“乡村儿童操场”计划选择幼儿园为项目执行地的逻辑支撑。
“(新操场)真的给我们解决了非常大的一个难题”,毕节市威宁县雄山街道幼儿园的园长陈艳叹道,“记得当时工人才铺设了一半,小朋友就迫不及待了,直接在上面打滚,特别开心。”
操场被切割成数千方方正正的网格状拼接地板,镂空设计和磨砂质感让其渗水防滑,每个板块都紧紧“依靠”,按规律组合的花纹图案是各类运动功能分区。安全、干净、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座小型的“儿童乐园”。
“至少可以用5到8年,而且一旦有损坏,随时都可以翻新”,美团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陈尉表示,“更换其中有破损的板块就可以,后续维护成本也低。”
据悉,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由美团联合壹基金于2020年9月发起,截至2022年8月底,该计划借助互联网汇聚了近18万家商家、6万多名网友的爱心,并已具体化作332个操场,让逾5万名乡村儿童直接受益。其中在毕节市,这样的操场已经实现267个有需求的幼儿园全覆盖。
2年时间、7万公里、267个操场
这数百操场,都印在项目人员的足迹中。
“即便是去大山里的学校踩点,也要找有网的地方休息”,壹基金项目助理秦弦介绍,当天走访的幼儿园信息及数据会及时上传到平台为公益组织开发的信息系统中。
1辆车、不到2年时间,在毕节市内行驶了7万公里。尽管秦弦说得轻描淡写,但梁艺爽也深刻地感受到,每个操场都有项目人员的艰辛付出。“他们前期肯定做了一些调研”,梁艺爽表示她一直在关注项目的执行和位于毕节市大山里的孩子,“也是我当时选择它进行捐赠的原因。”
由于每个幼儿园的户外平坦空间大小不一、需求不一,“乡村儿童操场”打造的并非制式化操场,而是依据不同学校情况所建的“定制款”。
“刚刚看到他们的第一个操场,就只有黄色的站位点。”梁艺爽发现,该计划不断在摸索中迭代升级。
乡村儿童操场的设计版本迭代
秦弦用“越做越细”来回应,最初的操场设计仅标注有站位点,后来根据实际需求和老师反馈不断升级,逐渐出现了十字路口、迷宫、环保角等。在新操场上,老师可以在游戏中教孩子认识数字、颜色、交通规则等,组合多种玩法,借助运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超过80%的教师认为项目促进了儿童‘走、跑、跳、爬、拍、推’等方面的体能发展,设计兼具游戏、教学、运动的功能,游戏器材兼具多样性、功能性、安全性、趣味性、教育性。”杨川带领团队对“乡村儿童操场”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
同时,这一项目不仅仅是操场与器材的简单相加,通过幼儿园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能够促进当地学校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怎样的户外运动才是适合孩子的、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幼儿体操需要掌握什么要领……“拓宽了思路”,园长陈艳接受培训后评价道。
举办教师培训活动(李熠晨 摄)
“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的有效性从孩子、老师、园区等视角中凸显,可以看到,虽然是从操场这样一个微小的点切到教育中去,但实际上它撬动了很多方面。
当然,在不少客观现实面前,项目仍在持续探索问题最优解的过程中。城镇化进程快、教师流动性大,是大多数助力乡村教育类项目需要战胜或绕开的拦路虎,“乡村儿童操场”也不例外。杨川提出制作相应的游戏手册,以供来往老师查阅、借鉴。
此外,为避免操场闲置、浪费,因此在操场落地前,与当地政府沟通需求并实地踩点调研成为了项目必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们商户来说,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情”,梁艺爽表示,“也是因为项目人员的务实、账目的公开化,而且会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效果。”
最后一公里
“有一天我收到平台推送,告诉我捐赠的地板放在了毕节黔西中建苗族彝族乡中心幼儿园,刚刚扫了二维码,居然真的查到了我那一块。”
参与过捐赠的爱心网友胡漪来到毕节这所幼儿园实地探访时,当场哭了出来。她参与捐赠的那一块地板,如今,就在她脚下。
全国第00269座乡村儿童操场——毕节黔西中建苗族彝族乡中心幼儿园操场前后对比图(李熠晨 摄)
“捐赠的每块板在哪一行哪一列,我们都可以看得到。”同样看到了自己捐赠成果的梁艺爽,更坚定自己的想法,“只要能维持,我一定将这件事情进行到底。”
胡漪的感动和梁艺爽的坚定都在佐证一个观点:从项目透明到公众支持,是一条逻辑通达的线路。透明被称作“公益的生命线”,正是因为反馈和沟通,能够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价值感,让由一时情绪催发的偶尔性公益行为得以长久持续。
“公开透明已经成为公众对公益慈善行业信任的焦点,也是公益慈善行业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多年前便提出了公益透明的必要性。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的表述则将内在链路阐述得更为简单直白:“信任是社会捐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无论是对外增加公众的了解和信任,还是对内加强项目本身的扎实度和持续性,透明度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个显见的道理在于,只有对项目的可靠性有充足信心,团队才能够且愿意向公众公开,而公众的回应也能推动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落地。对于“好的公益项目”来说,合理有效和公开透明是必备要素,这意味着需要具备完整的问题解决链路,和能够被推敲、被检验的底气及方式。
“公益的基石就是信任”,陈尉清楚地认识到,在公益领域,美团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平台的连接能力和数字化技术能力,“我们想平台不仅是帮公益组织提高筹款的效率,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提升善款使用的透明度。”
善款透明度如何提升?“乡村儿童操场”或许能视作一个创新且“到位”的案例。
每座“乐园”旁边,都设有一块牌子,除了显示着操场名称、编号、建立时间、经纬度等信息以外,更大的空间被一个二维码占据。当有人拿出手机扫描立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到捐赠操场的“幕后之人”。而在捐赠人手中,自己爱心所化之处清晰可见。
爱心网友捐赠全过程透明可追踪
梁艺爽经营的宾馆从2020年11月就陪伴“乡村儿童操场”计划成长,建立起了专属的公益商家档案,每售出一间房,便会有一定金额捐赠给项目,而“查阅一下公益档案”也随之成为了她每季度都会做的事。
“捐的每一笔钱都会及时告诉你用到哪里了”,陈尉说道,“这个项目在执行速度和反馈精度上做了突破”。
公开透明一直为公益行业所追求,但如今也仍然在路上。大部分的公益项目,由于项目本身颗粒化空间受限、公开透明的渠道和技术有限等原因,更多的是将善款打包为一个“整体”向捐赠者进行反馈,而无法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笔捐赠的转化。
从执行成果的整体性披露到“具体至哪一行哪一列”,结合数字技术,公益透明终于走通了“最后一公里”。
“毕节样本”
这样具备里程碑性的突破,得益于前期便已嵌入公开透明因素的项目设计,规划人员将操场划分为一块块拼接地板后,每一块地板都拥有特殊的编号和位置,借助自主研发善款追踪系统,用户捐赠时便能实现自动匹配。如此永久性“绑定”,实现了对公众捐赠善款走向的实时追踪。
“是一次在互联网上的公益探索创新”,壹基金副秘书长魏明涛认为,“使人们在参与公益的时候,不仅越来越便捷,也更加透明与信任,这是在新思路、新技术背景下,社会协同作用的结果。”
从项目设计到落地、反馈,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公开链路和执行体系,在毕节市的数百次实验中,逐渐摸索出“样本”的形态。
9月2日,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毕节市收官暨黔南州启动活动上,毕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杨得志对此十分认同:“不管是美团、壹基金,还是商家,或是普通的用户,我们汇集起来的力量真正改变了一些东西。”
而梁艺爽特地从东莞来到毕节见证这个时刻。“原计划要去见证我孩子新学期开学,可我还是选择来了这里。”她还让孩子录制了祝福视频,带给大山里的儿童。
公益商家梁艺爽在与小朋友交换礼物(李熠晨 摄)
活动上,黔南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潘选表示:“将认真学习毕节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公益计划实施为契机,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
在毕节市267个操场的摸索改进中,项目团队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的方法论。通过软件、硬件结合的方式,不仅促进儿童发展、教师成长,也推动家长观念变化、园所质量提升,依靠互联网技术和团队的一步一个脚印,则让项目实现便捷透明、实时追溯。
前期设计时,由专业人员前往学校现场测量尺寸,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另一端的设计人员收到后规划操场布局,每个园场地设计量身定制而成。后期执行时,当月进行善款筹集,次月即可完成铺设,如此高效的链路进一步凸显该计划的优势。
在此前提下,从毕节市到黔南州,公益力量与政府合作,共同助力乡村教育的“样本”,将逐渐发展为具有普遍性价值和可复制能力的模型。
“相信这是所有公益商家和爱心网友的初心,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梁艺爽憧憬道。
网络编辑: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