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5斤芹菜遭罚6.6万元背后:行政裁量权控制难题丨法眼

有力的监督是避免行政机关扭曲法律、夹带私货、搞“秘密法”的主要途径,其制度建设与关于裁量基准本身的制度建设一样重要。

责任编辑:钱昊平

(IC photo/图)

近日国务院督查组接到群众反映,陕西榆林一个体户卖了5斤芹菜,被市场监管部门以其存在不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涉嫌经营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等违法行为为由,罚款6.6万元,而其违法所得仅20元,此事被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榆林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承认,处罚属于“过罚不当”。而据督查组了解,当地行政处罚名目数量庞大,存在“类案不同罚”等问题。督查组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行政处罚执行权缺少有效制衡等。

法律常常赋予行政机关较大的执法空间,即所谓“行政裁量权”。但这种权力的行使却容易受到许多法外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机关的决定在老百姓眼中常常有失公正。

就在榆林“芹菜事件”发生前,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是对这一问题的一次系统性回应。但可以肯定的是,有效控制行政裁量权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行政裁量的控制:世界性难题

按照法律的一般原理,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应当以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为前提,所谓“无法律则无行政”“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然而,事实上,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