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一家中国企业对ESG的思考与行动

最近几个月,上市公司陆续发布财务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CSR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等各类非财务报告,让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经营以及内部治理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以往企业普遍发布CSR报告,近年来发布ESG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

在新冠疫情延宕反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企业经营承压加大,先起于国外、风行于国内的ESG,或将成为企业向内管理、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工具。中国企业如何以ESG理念为工具,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保障自身健康运营和长远发展?我们试图通过典型案例“窥一斑而知全貌”。

ESG趋势下平台企业的新选项

2021年以来,国内有关ESG信息披露和治理实践的公共讨论越来越多。ESG正在从边缘走向主流。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对ESG的重视和了解程度不断提升,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对ESG的实践和披露有了更加明确和细致的方向及内容。

2022年,ESG在国内的发展又迎来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将“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作为职责之一;二是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正式将ESG纳入其中,并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之一。

ESG已经不仅是企业应对资本市场披露要求的行为,更应凝练成企业特有的治理思路,甚至成为企业与社会相处的全新模式。

在这一点上,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ESG践行备受关注。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用户,通过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字化能力,平台企业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与其他企业相比,平台企业是一个巨大的生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能够吸引众多参与者。

前不久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发布的榜单显示,在2021年度互联网科技行业社会责任调研评价中,阿里巴巴的总得分是72.29分(百分制),远高于行业平均得分47.2分,且是为数不多正式在董事会层面设置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企业,并曾公开碳中和目标和行动路线,对行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8月29日,《2022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正式发布。ESG报告中提出要“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可如何理解?对行业甚至所有中国企业而言,在将舶来品ESG实现本土化上又有何启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翻开这本长达百页的报告,试图以阿里巴巴为样本,探究这些问题的“非标准”答案。

2022年8月29日,《2022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发布 

“碳”寻 ESG如何重塑企业价值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发布了首份《碳中和行动报告》,计划以能源转型、科技创新、参与者经济为重要支柱,借此达到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价值链碳强度减半及和2021至2035年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的目标,用数字化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而此番发布的ESG报告,在响应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郑重承诺之余,给出了践行可持续商业的创新途径。

ESG报告主要阐述了阿里巴巴的七大战略维度,即修复绿色星球、支持员工发展、服务可持续的美好生活、助力中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社会包容和韧性、推动人人参与的公益和构建信任,被称为“ESG七瓣花”。

若借助花的形态来理解这份报告,如同花瓣和花蕊的具象化面貌可以对应企业产品的应用场景和运营模式;为花提供营养输送的枝叶犹如企业在上下游与跨界合作中的生态建设;而最为重要的,培育花的土壤及营养源头的根茎就像企业的战略与思维。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报告中表示,“ESG意味着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挑战提供了行动框架,是阿里巴巴走向102年的重要基石。”

这“ESG七瓣花”,都与“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相关。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以“修复绿色星球”为例,分析作为平台运营者的阿里巴巴如何超越自身的减排压力和责任。

阿里巴巴ESG报告第一章,修复绿色星球

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减排过程,从企业自身到供应链再到平台生态的减碳;也是一个由点及面的环保过程,从减碳拓展到携手更多力量、应对更多环境危机。

在企业自身层面,阿里巴巴通过可持续运营积极减排。一方面打造绿色低碳办公园区和绿色零售场所,更高效地利用能源、水资源等;另一方面提升绿色云、智能绿色物流等运转能效;在此过程,鼓励员工和消费者参与其中,从空调、纸张、塑料用品等的使用细节抓起,培养低碳工作和生活观念。

在供应链和平台生态管理层面,阿里巴巴分别通过发布《阿里巴巴集团供应商ESG行为准则》、携手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发布《范围3+减排:超越企业价值链的减排行动方法学》,带动更多相关方参与减碳。前者已经带动超过10000家行政部门供应商参与,后者可以用于衡量70个减碳场景和范围3+碳减排。

范围1、2、3是国际通行的圈定碳减排范围的标准。《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开创性地提出了“范围3+”概念。为推广基于范围3+的低碳标准,阿里巴巴与平台上的行业标杆品牌共同发起了“减碳友好行动”。

此外,阿里巴巴还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碳账户系统——88碳账户,覆盖了商业生态多个手机软件,累计超过2000万用户参与。淘宝、饿了么、闲鱼、高德地图等分别通过低碳商品、减碳外卖、闲置利用、绿色出行等引导消费者主动参与减碳,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022财年减碳619944吨、员工累计产生113万次低碳行为……数字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尽己所能应对生态环境危机的点滴努力。

8月8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88碳账户”。这是国内第一个多场景、覆盖超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

不止于减碳,阿里巴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也有创新尝试,截至目前已经禁止超过3万种野生动植物在平台上销售,并通过AI识别系统及智能巡护终端等数字技术,助力四川老河沟公益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在保护水环境方面,截至2021年底,阿里巴巴通过“千岛湖水基金”项目在5,000亩农田上改进农业管理措施。该项目入选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COP15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以阿里巴巴的环境履责为切面,我们不难发现,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正是指企业除了产生经济价值外,还应该在解决社会问题、响应气候问题、为人类及子孙后代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上贡献价值。

持续创造价值的制度保障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持续地创造价值?在ESG践行上,阿里巴巴自上而下做了三层组织保障。

一是董事会层面,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管理层开始培养企业的ESG文化,并从顶层设计上协调企业的ESG工作。二是执行层面,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实施和监督企业的ESG 目标、战略和举措。三是工作层面,设立了ESG战略和运营部,直接与业务单元和部门指定的ESG团队进行协调,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战略和项目、建立和维护监督系统。

作为三层架构的支柱,阿里巴巴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首席风险官担任主席)和科技伦理委员会(由首席技术官担任主席),负责将ESG目标整合到核心业务运营中。从组织和运营机制上,阿里巴巴建立了一个负责任的、持续创造价值的生态系统。

从理念到行动再到制度保障,阿里巴巴对ESG的思考与践行对行业甚至所有中国企业而言,我们认为至少有几点启示:

第一,企业应该充分关注ESG国际国内的新动态,化被动为主动,通过ESG参与国家战略进程,从而提升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企业应该有足够的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及时发现并优化公司经营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企业应该不仅关注自身ESG的践行,也要将责任边界拓展到行业及产业,带动更多的合作伙伴、员工及消费者参与其中。

第四,企业应该将ESG视为自身发展的标尺,通过搭建高度透明化和严谨的指标体系,用于时刻自我审视、自我提升。

第五,企业应该有清晰、准确、完整的ESG行动方案,并能配套有力的组织保障,才能够应对紧迫性或不确定性的挑战。

在数字时代,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凝聚社会合力,从而释放更多的善意和价值。若企业如涓涓细流,那平台就像细流汇聚,激荡起了更多的涟漪。平台的开放性和参与性,有助于企业摸索出体系化、规模化、公众化的ESG践行方案。当然,平台企业也应该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科技创新赋能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ESG实现中国本土化提供创新范本。

我们始终希望中国的头部企业能够不止步于自身低碳商业模式的尝试,而能够带动全产业链甚至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超越商业之上的价值,构建更美好、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未来,让子孙后代仍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