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授为什么用量化标准
我们既无法评定某甲的一与某乙的一,哪一个分量更重,便只好退而求其次,肯定某甲的二胜过某乙的一。这样一来,结果是某乙再不去追求高精尖的一,而宁愿去追求粗制滥造的二三四五了。
责任编辑:蔡军剑
按照现今标准,我的导师谭其骧肯定评不上教授。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是因为学术权威性的流失
如果按照现今标准,许多过去的学术权威在今天都是评不上教授的。在复旦大学,当教授的必要条件最近定为十篇论文 (其中必须有两篇发表在权威期刊上,其他在核心期刊上)、一本专著、主持两个省部级科研项目。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标准如何,想来也一定大同小异。按照类似的标准,我的导师谭其骧先生就评不上教授。他事实上是在当了三十多年教授后才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版,四十年后该图集的公
我校现百分之九十的人为了评职称,发表核心期刊都要交太贵的版面费!当然学校有些经费可以报销这些版面费,但文章质量如何?、、、大家都知道!只要一位副教授列外,每次发表的核心期刊不但没有交版面费,还有稿费!学校邮局的工作人员每见到周教授都非常敬佩!这位真正有学问的教授就是这样子!谦虚!可是这世道,并没有给予这样真正有学问的教授有什么奖励!大家觉得这样公平吗?他的文章没有花学校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