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用巧合解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知名中译本抄袭之争

文学类的书籍“审核抄袭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如陈筱卿这样的知名译者,拥有诸多头衔,其作品受到出版社的“追捧”。

责任编辑:刘悠翔

法国插画家亚历克西斯·内姆根据儒勒·凡尔纳同名小说改编的漫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片段。 (资料图/图)

八年间,笼罩在范琅心头的阴影,便是父亲范希衡(已故)译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遭知名翻译家陈筱卿侵权的问题。2015年,范琅在网络上的帖子中看到来自凡尔纳书迷的质疑——对照范本与译林本后,有书迷发现陈本不仅存在“删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陈本译文与范本十分相似,有“改头换面”的抄袭和剽窃之嫌。

1900年,当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记》(经世文社出版)首次被引入中国,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开始接连不断被介绍给中国读者,其中译者不乏梁启超、鲁迅等名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都是被翻译次数第二多的作家,位居阿加莎·克里斯蒂与莎士比亚之间。凡尔纳最为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便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与《神秘岛》。

此次漩涡中的两位学者皆为国内著名法文翻译家。范希衡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赴比利时鲁文大学留学,获拉丁语系语言学、文学双博士学位,建国后任教于上海震旦大学、南京大学。而陈筱卿1963年亦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为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

范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本不想对簿公堂,但是“(与对方)没办法商讨,(他们)认为我不是搞文学的,也不懂法文”。实际上,范琅说,自己从小与父亲学习法文,甚至因为自己是理科专业,父亲特地拿凡尔纳小说的片段教给她如何翻译,后来,范琅曾前往法语国家工作了两三年时间。

从2015年到2017年,范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将范本与中央编译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陈本,以及1868年出版的法文原版书进行了详细比对,发现从目录到正文、译注等,陈本存在大量与范本相同或实质性相似的表达,就连范本上的错误也出奇地一致。

“以原版书来比对,那是非常艰苦的,比自己翻译一本书还要艰苦。”范琅说,她的一只眼睛因为长期看法文资料,“血管爆裂”。她的姐妹劝她,但她说“一定把这件事搞到底”。范琅曾联系范本所属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凡尔纳其他作品也“追一追看”。编辑说曾联系过其他作品译者的子女,但他们都不愿意做这件事,“花的时间多收取的利益少”。

据范琅统计,陈本由二十多家出版社出版,但每本书的页码不同,自己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蓁蓁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9)


如炬
回复

如炬

2022-08-19

一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还拒不认错的“高知分子”如何还能稳坐教育高位,不承担一点后果,在学术界就能倚老卖老、凭资质为所欲为了吗?这真让人寒心

---蒂杜---
回复

---蒂杜---

2022-08-19

请注意陈的头衔。派头压人啊……

130****8916
回复

130****8916

2022-08-18

陈是知识败类,可恶可恨

139****7885
回复

139****7885

2022-08-18

陈筱卿是翻译抄袭的老手,他所翻译的书都是曾经被人翻译过的法国名著。他的职业为他贴上了金字招牌,在这个金字招牌下,行使着自己翻译抄袭的自由。陈筱卿翻译剽窃何只这一本,网上评论,还有《神秘岛》、《哈德良回忆录》等。终审判决其败诉后,至今超过限期拒绝赔礼道歉,将自己置于法律之上。应该得到法律制裁,也希望出版社下架陈筱卿侵权书籍,不要再欺骗、危害读者了。

138****2396
回复

138****2396

2022-08-17

法制社会就应当依法办事,必须服从法院的裁定,还著名翻译家范希衡先生一个公道!

孤雨
回复

孤雨

2022-08-16

有如此行径竟然还能稳坐专家教授之列,还拥有各种头衔,希望通过此事能以小见大,整治学术造假的弊病。

火日立
回复

火日立

2022-08-16

必须要让大家都知道知名教授陈筱卿是个剽窃别人劳动成果的抄袭者,翻译届的败类!

135****0302
回复

135****0302

2022-08-16

抄都抄错了,这是连小学生都能辨别的事实上的抄袭行为。剽窃就是剽窃,作为知名学者的陈筱卿,为什么道歉这么难

189****0579
回复

189****0579

2022-08-16

依法治国,先从学术造假开刀。为范琅点赞,坚持就是胜利!

Cissy
回复

Cissy

2022-08-15

作为北大的后辈,陈筱卿肆无忌惮的剽窃自己北大前辈的作品,在终审败诉后, 至今逾期拒绝赔礼道歉,这是怎么样的腐败心灵和道德缺失的表现啊。 出版社不实宣传, 盲目推崇也是造成陈筱卿忘我自大的原因。

彭衡
回复

彭衡

2022-08-15

中国的治学精神就是被陈筱卿之流搞坏的。必须诉诸公堂!

三闲
回复

三闲

2022-08-15

范琅女士为了维护父亲的权益,为了维护文学界的纯净,历经8年,终于胜诉。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感动。被告—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国际关系学院陈筱卿教授,用各种方式抵赖了8年,在事实面前不认账不反悔。8年,这么长的时间 ,唤不回教授一点良知,等不到教授一点悔意。8年,禾苗成熟了8次,稻香满乾坤;8年,果树挂果8次,香甜醉枝头。而陈教授,你一句道歉的话就那么难吗?

sun小河
回复

sun小河

2022-08-15

像陈这种流氓,前面嚣张至极,等别人拿出证据发现自己错了又开始装死,简直坏透了。极有可能着书本来就不是他翻译了,压榨别人然后自己挂名而已。

诗文
回复

诗文

2022-08-15

1971年,被下放的桐城才子翻译家诗人范希衡在贫困与孤独中病逝故乡挂镇,身后是一堆堆翻译的文稿。他的才情、执着与勤奋为许多热爱文学的人奉上了一部部世界经典名作,也意外地成就了一个窃贼的卓著声名: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筱卿 “如果一个社会容忍剽窃,有靠剽窃取胜的成功先例,它会带动更多的剽窃。”

136****5313
回复

136****5313

2022-08-14

太不容易了!翻译界的大好消息!!!诚实译者的权益终于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189****3533
回复

189****3533

2022-08-14

这就是偷窃,和小偷没有区别,甚至更为恶劣,因为这是一个公共的产品,堂而皇之拿来,说抢都不为过。最后,文学作为社会本应最为纯洁的一片净土,全社会更应努力守护好它

坏人
回复

坏人

2022-08-14

错了就是错了!

龅牙兔
回复

龅牙兔

2022-08-14

文字工作者知法犯法,居然可以“中翻中”。1963年的学历是不是选拔出来的啊?佩服这位80多岁的老人,身体衰老精神却比年轻人还坚定。遇到这样的老赖,需要更强大的内心。我觉得自己相形见绌。

155****8431
回复

155****8431

2022-08-14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