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代崖墓,触摸永生的灵魂

据专家测算,如果是单人操作,一辈子也难以凿出几十平方米的崖墓;平均下来,10个人敲打10年,可打造一座中型崖墓。而豪华型的崖墓,可能穷尽数十人一生之力,方能完成。

进入已开放的崖墓内,虽然看到的是汉朝人的阴间豪宅,却能真实地贴近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走在崖墓里,犹如观赏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责任编辑:杨嘉敏

在汉代,人们认为死亡是以另一种形态活着,即所谓的“向死而生”。在这种理念感召下,他们为营建人生的最终归宿,不遗余力甚至奋斗终生。

于是,东汉前后,凿山为墓以会神仙,开始在当今的蜀、黔、湘、赣等地流行,尤以蜀地为盛。两汉曾经的国家强盛、民间殷实,从这些崖墓中,可窥一斑。

在探访这些崖墓后,我不禁联想汉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祚命最长的朝代,是否与臣民视死如归的精神状态有关?汉人的民族称谓能够赓续,是否缘于他们灵魂不死的信念?

乐山柿子湾汉代崖墓墓门 (罗莉/图)

崖墓里的“天下第一吻”

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位于四川中部,流经成都市区的锦江与千里岷江在此交汇,宽阔的江面烟波浩淼。

上世纪初开始,江口镇便有外国传教士、考古学家接踵而至。他们既不是来探寻张献忠战败沉银之处,也不是来考察彭祖隐居的藏风聚气之地。这里的两千余座汉代崖墓,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早在汉代,蜀地文化开始与中原文化融合。强势的中原文化,把永恒、长生思想,阙碑、墓室等葬礼习俗,融入蜀地葬礼文化中。

崖墓,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凿山为室的仿生人住宅墓葬形式。关于它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后汉书·冯衍传》“凿崖石以室兮,托高阳以养仙。”然而,它在唐、宋被附会成修仙炼丹的“神仙洞府”,在明、清又被俗称为“蛮子洞”。至此,一抹浓重的神秘色彩,涂盖在崖墓之上。

从1941年5月起,由中研院史语所、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联合组成的川康古迹考察团,沿岷江到达彭山,对江口镇崖墓进行发掘。后来,南京博物院整理、出版了《四川彭山汉代崖墓》一书,在中外考古界引起了震动。汉代崖墓由此正名且大放异彩。

江口镇汉代崖墓内景 (马恒健/图)

汉代崖墓最大特点,是力求在墓室复制死者生前的生活样式。如今,坐落于江口镇的汉代崖墓博物馆,呈现着祖先“生时孝养,死后厚葬”的真实场景。

江口汉代崖墓内部,不但有阑干、檐柱、斗拱、天花藻井,连餐桌、灶台、桌柜、梳妆台、书房也一应俱全。这些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具,是在雕凿墓室时一并造就,与墓室是一个整体,与死者生前的居所相仿。因此,在墓室中转悠,仿佛置身于农舍宅院,并无坟茔墓地的阴森。

走过长约20米的二号墓墓道,仿宅第大门的墓门展现眼前。其四层门楣第一层,为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


马恒健
回复

马恒健

2022-08-16

谢谢你的鼓励!

多情贱客无情贱

2022-08-14

好文,看完以后似有身临其境之感,可谓“人在家中坐,神州已遍游”

马恒健
回复

马恒健

2022-08-16

谢谢雷夫先生!这些年都用手机拍照,正因为如此,真正拍出高品质照片的人,恰恰越来越少。

雷夫

2022-08-15

🤙我很佩服会摄影的人

马恒健
回复

马恒健

2022-08-16

朋友好!我是该文作者,谢谢你的青睐! 南方周末在近几个月,还发有我的觅汉阙、秦岭深处等文章,可搜索。

之間

2022-08-16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耶,本报纸还有其他同作者的文章吗?

之間
回复

之間

2022-08-16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耶,本报纸还有其他同作者的文章吗?

雷夫
回复

雷夫

2022-08-15

🤙我很佩服会摄影的人

马恒健

2022-08-14

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哈!关于照片,说来还有遗憾,因光线原因,我没有专用打光灯,效果还不是很好。现场观赏,感觉大不一样。

多情贱客无情贱
回复

多情贱客无情贱

2022-08-14

好文,看完以后似有身临其境之感,可谓“人在家中坐,神州已遍游”

马恒健
回复

马恒健

2022-08-14

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哈!关于照片,说来还有遗憾,因光线原因,我没有专用打光灯,效果还不是很好。现场观赏,感觉大不一样。

雷夫

2022-08-14

图文并茂,非常好的文章🤙古代希伯来人的墓穴也是凿在岩石里的,不过好像里面没有装饰,墓口只用圆石挡住。

雷夫
回复

雷夫

2022-08-14

图文并茂,非常好的文章🤙古代希伯来人的墓穴也是凿在岩石里的,不过好像里面没有装饰,墓口只用圆石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