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艳蓉谈日本“白居易热”:“日本人研究白居易,也是在研究他们自己”
“西方汉学是一个旁观者角色,因为他们不能参与到我们的文学创作当中去。而日本汉学其实是一个参与者,日本人也使用汉字,所以他们在研究的时候,就有非常亲近的地方。”
责任编辑:刘悠翔
“在平安时代,不少日本文人把白居易看作文殊菩萨转世。”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教授文艳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文艳蓉是一位专攻“白居易日本传播史”的中生代学者。她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诗在日本平安时代的传播与受容研究”,两本专著《白居易生平与创作实证研究》和《白居易诗文在日本的流传与受容》,都以白居易为题。
日本专修大学文学部教授松原郎在为《海外中国研究书系·日本学人唐代文史研究八人集》作的总序里,对中日文化关系有这样一段论述:“从宏观上看,日本属于中国文化圈,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从根本上说,日本受其地理条件所限,也不可能有机会跟其他先进文化发生接触……日本所处的特殊位置,与太阳引力作用下的地球不无相似之处。如果离太阳再近一些,就会像金星一样被灼热的太阳同化;而若是离太阳再远一些,就又会像火星那样成为一个冰冻的不毛之地。地球就是在趋向太阳的向心力与反方向的离心力的绝妙平衡之下,得以悬浮在太阳系中的一颗明珠。”
日本,这颗中国传统文化星系里“悬浮的明珠”,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投注了巨大的热情。用广岛大学副教授陈翀的表述,“白居易研究,在国内或只是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然在日本却宛如一个小宇宙,横跨中国文学与日本国语国文学两大分野,涵盖了文学、语学、版本、训点研究等多个领域,成为了日本古典学研究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陈翀和文艳蓉都是江西人,家乡是邻县。文艳蓉出生在农村,“父母小学都没毕业”,从白居易早年贫困、漂泊,靠刻苦求学改变境遇、知足常乐的经历里,文艳蓉找到了生命的契合点。“相比于杜甫、李白,白居易不会表现出‘致君尧舜上’的这种高远理想,到了晚年,白居易非常容易满足,作品悠然、写实,他的心理状态跟现代人是很接近的。”文艳蓉说。
文艳蓉从读博士开始选择白居易作为研究方向,是受到导师胡可先教授的点拨。像白居易这样经典化的作家,“前面的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想再找突破是比较难的”,文艳蓉主要从两个方向拓展,一是新的出土文献、唐代墓志里关于白居易的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