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丝五色夺天巧——湖南湘绣的焕“新”探索之路

湘绣非遗传承人李群英的一幅老虎作品,绣了三年。对于这门传统手艺,她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女孩子在开始绣一件作品时还是少女,等到绣完可能已经是妻子和母亲了。”

正是因为这种慢功夫,造就了湘绣艺术品震撼人心的美。但在追求潮流翻新的今天,人们似乎无暇等待这种慢工出的细活了。

从某种角度看,时间是一把双刃剑。在讲求商品快速上新的时代,传统湘绣平缓严格的传承人培养和研发生产面临新的挑战。此外,如何让大众了解非遗价值,形成文化认同,也是非遗传承中重要的工作。

湘绣如何传承发扬?李群英和传承人们一直都在思考。在“佳能助力苏州博物馆西馆——苏色生活佳的活动上,她们从现代技术与非遗结合的层面,看到了一些新的可能。

动人心魄的美

闷热的8月,李群英女士从长沙赶到了苏州博物馆西馆。

在这场特别的非遗活动现场,上百双眼睛注视着她,感受很奇妙。但拿起针与线,李群英很快静下来,腰杆始终挺得笔直。分出细如发丝的线,穿过针眼,是她早已经习惯的工作状态。有人觉得这样工作实在太辛苦,她反倒觉得上班还要跑来跑去才辛苦。

佳能助力苏州博物馆西馆“苏色生活佳”主题活动现场

最近两年,人到中年的李群英,眼睛开始老花,起落针不像从前那样精准了,但她对湘绣的热情丝毫未减。

聊天时,她三句不离刺绣。经过三十多年的磨砺,刺绣已经成了一种身体本能。平日里光是看学生的作品,谁倦怠、谁心急,甚至谁心情不好,都能在绣品里读出一二。这种能力让她比常人更深地体会到不同刺绣作品所特有的震撼人心的美。

前不久,她被一幅古代的刺绣品深深感动。那幅刺绣并不复杂,但时间过去了上百年,绣面依旧平整亮泽,生动鲜活。李群英读出更多信息,“那肯定是用了很深刻的情感和心力,一针一线,一丝不苟才绣出来的。”

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淬锋先生设计的《望月》,是令她始终沉醉的作品。这是一幅双面全异绣,取材于李白的《玉阶怨》,同一块透明底上,绣出两面图案、颜色、针法完全不同的物象。正面的女子抬头隔帘望月,翻过来是惆怅的背影,一面花颜似雪,另一面黑发如瀑。整件作品用丝线的冷光,表现出月下的空濛,意境深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淬锋先生作品《望月》(图由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

正是这种凝结了文化和匠心的美,吸引李群英将大半生投入其中。这也是非遗的独特魅力——经历上千年传承和演变,仍然保留着原生态的内涵和民族特色,诉说着先民们生产的工艺智慧和生活习俗。

经过历史长河的发展,传统湘绣形成了以中国画为蓝本,刺绣艺人再二次创作。蓝本和绘稿是刺绣的基础,对刺绣起着重要作用,但蓝本的创作和过稿需要专业画师参与,且耗时较长。在苏州博物馆西馆,这个环节变得轻松快捷,打印机取代了原本复杂的印稿工序,普通人通过指导就能绣出简易的图案。一位参与者谈到感受,“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亲手绣花,印象中这是奶奶辈做的事了,感觉几代人的时光被湘绣连接上了。”

这让李群英想起自己学艺时常常下乡的光景,那时许多农村妇女在完成农活家务后,还会绣花作为补贴家用的副业。在生活中使用,这是一门技艺最好的传承状态。非遗要走进现代生活,除了认同非遗的文化价值,亲手体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群英觉得,只有自己动手,才能真正理解一门技艺。

这也是佳能长期以来助力非遗的初衷。通过自身的产品与品牌影响力,用现代技术赋予传统工艺更多的活力。李群英参加完这次活动说,“看到那么现代的技术在关心着湘绣,尝试各种结合的可能性,这是对我们非遗的认可。”

正因为此,闷热的8月,不喜欢东奔西跑的李群英女士来到了苏州。

时间亦敌亦友

回到位于长沙的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周围一下静了。从1991年来这里上班,李群英就喜欢上了园子里的小桥流水。如今三楼宽敞的刺绣车间,工艺师们坐在左右两边,临窗埋首扬针,气氛依旧是安静的。

在这里工作的六十余位工艺师都是女性,主要是70后和90后。稀缺的80后暗示了湘绣曾度过的低迷时期。今年所里新招到5位00后,进一步增添了活力。

但李群英并不确定,这些年轻孩子,多少人能够坚持到底。

为了传承湘绣技艺,2006年开始,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培养了第一批90后传承人。学生们前三年都在打基础,来到单位后,还需要再磨砺三到五年,方能独立开始创作。

从某种角度看,时间对于湘绣是一把双刃剑。在讲求商品快速上新的时代,湘绣传人的培养和产品生产依然保持着平缓严格的步调。

在快节奏的今天,湘绣和众多传统手工艺仍然在坚守着。但李群英也清楚,同样是花钱,很多人更愿意买一只大牌包。她不埋怨,她反思,为什么别人会更认同国外奢侈品?

归根结底,非遗传承不仅需要传人们坚守,更需要提升公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认同,需要社会多维度的推动。近年来国潮的兴起,就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群开始喜欢、关注和学习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

作为企业,佳能品牌在非遗领域,不断深化着非遗与大众之间的连接途径。此前,针对苏州剪纸、桃花坞木版年画,佳能利用打印机技术已经成功开展了多次非遗传承保护活动,印证了传统文化也可以产生新的文化效应。

对于科技与非遗的结合,李群英非常赞同并推崇。实际上,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也在不断进行着非遗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用到了打印技术。如今,湘绣画稿不再仅依靠手绘上稿,借助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李群英说,单位还没有打印机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观察老虎,要反复跑到动物园,一待就是大半天。传统狮虎绣通过独特的工艺语言,真切体现了狮虎刚猛劲健、鬃毛蓬松的立体质感,享有盛誉。如今,色彩还原度和清晰度更高的佳能打印机,能够帮助非遗传人们更好地观察细节。

通过观察狮虎的高清打印作品,完成更多临摹细节

这些创新举措推动了非遗在新时代的发展,通过赋能传统技艺,令其呈现出更多元化的传承模式。参加完佳能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活动后,李群英很兴奋:“其实湘绣也一直在保持创新,湘绣博物馆有很多湘绣+科技的文创产品,证明非遗和现代生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现在,一些符合现代生活审美和使用的湘绣文创品开始多起来。在湘绣博物馆,一只清末的小荷包,流露出中式生活曾经的雅致,而现代的刺绣耳环,则体现了当下生活的时尚,亲民的价格让产品成为爆款,年轻人可以轻松拥有。在李群英看来,拥有和使用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她最希望的是湘绣能够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复兴而言,“等有一天,中国人都把非遗穿戴在身上,生活中经常用起来,并为之趋之若鹜的时候,湘绣的好日子就来了”。

非遗正在历史新起点

湘绣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中间有过多次兴衰起落。根据湘绣博物馆的史料介绍,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湘绣行业产值最高达80万银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湘绣出口年创汇达2000多万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湘绣更是当地出口创汇大宗产品。这三个时期都是湘绣发展最为辉煌的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非遗在市场化过程中都面临着自身行业的新挑战。除了培养一个技艺人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还要思考非遗如何结合新时代的推广策略,以及传统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各种提升。

为了传承发扬好非遗的技艺和精神,湘绣行业这些年来一直积极探索,以适应新的时代,跟现代人的生活、审美、情趣相互契合。

可以看到,近年来,湘绣研究所研发了许多小巧精美的文创产品,设计、装裱、推广的形式,也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同时,利用版权转化,将一件版权作品提炼运用于多类产品,与轻科技产品、床品等进行跨界融合。

最近,数字藏品也开始关注这门古老技艺,已经发行了8款湘绣数字藏品NTF,是湘绣研究所尝试版权作品转化的又一项新成果。

现在湘绣博物馆也开设起体验课。和李群英同等电梯时,几位女士聚在一起兴冲冲聊着刚才的课程,用手轻抚着扇面绣了一半的花。非遗应该是鲜活而不是静止的,几位女士对湘绣谈兴浓浓,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

对非遗多元化的探索,与佳能品牌长期以来助力非遗传承保护的理念不谋而合。早在2009年起,佳能(中国)就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去年,佳能中国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佳作传承,印爱迎新”的体验活动,把非遗带进人头攒动的武汉K11,是非遗传承保护手段的又一次新尝试。

2021年佳能中国在武汉K11举办“佳作传承,印爱迎新”体验活动

绝大部分观众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非遗制作过程。在非遗传人指导下,现场观众利用佳能打印机,亲手体验了木版年画“上样”和雕刻的过程。通过非遗传人和观众面对面的互动、分享,呈现出佳能打印机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鼎力支持。

现场观众亲身体验木版年画雕刻制作

今年,佳能为湘绣拍摄了一支全新非遗系列视频,用影像记录了现代打印技术如何助力非遗文化走向“指尖”和日常。

在浓郁的中国风音乐下,纪录片展现了现代打印技术在非遗创作中的效用。无需数据线的佳能云服务技术,扫码打印可以让精美的图饰跃然纸上,帮助湘绣手工艺人们省去了繁复的描绘过程。

佳能影像打印扫描产品本部总经理钟进先生介绍,现代打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输出品质持续提升,打印技术满足了艺术家创作中的线稿输出需求。传统的手艺与现代打印机结合,助力非遗作品焕发了新生。

回到安静的刺绣车间,90后、00后新生代和老一辈手工艺人们对刺绣的思考有很大不同。但李群英知道,湘绣在发展,做湘绣的人也在改变。

由于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不断富足,人们文化水平、生活条件以及眼界面、思想观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时俱进的年轻人对刺绣的创新常常带来惊喜。“有个00后绣工,在绣麦穗题材作品时,没有采用传统的穗子针,新的绣法使绣出的麦穗颗粒饱满,更富立体质感。端午绣粽子,是从来没有表现过的题材,年轻工艺师灵活运用交叉针,做出糯米的质感。”新一代工艺师,用自己的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推动着湘绣非遗和时代一起发展。

对于非遗来说,一门传统技艺的生命力不仅取决手工艺人的年龄,更在于手工艺人的心态和思维。许多非遗都在开始使用现代科技产品,看到佳能新技术与非遗结合,李群英好奇地问未来有没有可能直接打印纤维材料。

这也是佳能在思考的。长期以来,佳能致力于用现代技术助力非遗工艺,探索传承保护的新途径。目前,佳能打印机的各项技术帮助版画、剪纸等图样实现了精准复刻。未来,佳能也会长期关注湘绣技艺的发展,也会将一些优秀湘绣作品上传到佳能云打印小程序,让年轻人可以轻松打印,进行涂色体验,方便更多湘绣爱好者欣赏、研究和收藏。

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曾提出,“非遗保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而在湘绣的非遗故事里,有矢志不渝的老一辈湘绣非遗传人,有具有技术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工艺师,还有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参与非遗传承保护推广,让人们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新起点。

网络编辑:kuangyx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