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谈科幻:希望我们是对未来有想象的民族
“想象力不一定产生一种真正的‘力量’,但它是一种习惯,一个人不需要‘有力’,但只要爱想就足够了。”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2006年,刘慈欣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连载长篇小说《三体》的第一部。小说中,外星文明“三体”四处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地球文明岌岌可危。因内心怀有对其他星球文明的尊重,“三体宇宙”1379号监听员选择了隐瞒地球信号的存在,并向地球发出“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的警告。
此后十六年里,《三体》系列小说为刘慈欣赢得了堪称科幻界奥斯卡的“雨果奖”,也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众多读者,成为了中国科幻文学领域最大的IP之一,不断传出改编成电影和剧集的消息。
2022年7月18日,一档名为《不要回答》的科幻漫谈类节目在优酷上线,导演贾樟柯作为节目的“未来研究科科长”在八期节目中分别与两三位嘉宾对谈,探讨由《三体》引发的关于未来和科幻的种种话题。其中包括星际旅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带来的改变,也包括人类的睡眠、大数据相亲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节目用“不要回答”命名,既因为这句话来自小说《三体》的重要情节,也是希望提示观众面对新事物时不要下过于武断和急切的判断。在首期节目中,贾樟柯与科幻作家刘慈欣、艺术家徐冰和科学家张双南一起讨论“移民火星”。
这不是电影人贾樟柯第一次关注科幻。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科幻密不可分,尤其是关于星际旅行的电影更是伴随着电影史的发展。近年来,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危机,不断有电影创作者用艺术的形式为人们展现未来的种种可能。
贾樟柯的电影以展现和揭示现实闻名,但影迷能从中发现他对科幻元素的兴趣,早在2003年的《三峡好人》中就出现过突然飞走的建筑物。对此,贾樟柯认为那些超现实只是对现实的展现,与真正的科幻不可同日而语,但“如果长时间关注现实,很容易成为一个科幻迷”。
2022年7月26日,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采访了贾樟柯。
“《三体》不停地把我拉到现实世界”
南方周末:《不要回答》是一档和《三体》有关的科幻漫谈类节目,你是如何与这档节目结缘的?
贾樟柯:最初制作方找我参与这个节目的时候只说是一档综艺节目,我还以为是唱歌跳舞的那种,就没太放在心上。后来他们坐下来聊,说节目是由《三体》这个小说延伸出的关于未来和科幻的种种话题,并且讨论的不是漫无边际的幻想,而是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
我对未来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很感兴趣,但导演工作平时接触科学家的机会很少,没有机会系统性地和人谈论前沿科技。这个节目可以帮我们找到国内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我就产生了好奇心,抱着学习的态度进入了这个工作。
南方周末:第一次主持这种谈话类的节目感觉怎么样?尤其是大家可能都在期待你谈论一些和电影有关系的话题,但这次全部是跨界的对话。
贾樟柯:如果是电影节目我就不会做了,本身每天都在做电影,这已经占据了我太多时间。《不要回答》好在和我完全是互补的,是我内心感兴趣又十分空白的地方。虽然录制这个节目的工作很繁杂,录制的压力也不小,但是求知的快感还是挺令人愉悦的。
我在节目中的作用主要就是穿针引线,引导大家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一开始我也试图做很多专业方面的储备,买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