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娜:翻译萨莉·鲁尼更让我认识到自己的边缘
“萨莉·鲁尼仍然是一个不接受既定观念的人,她的每一个概念和生活方式都经由自己诠释。保守是说她基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对宗教、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一种保守判断。这也说明,她再一次成功地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作者的影响
在豆瓣搜索钟娜的名字,结果很快指向萨莉·鲁尼的小说,译者名字并排列于作者之后——这是过去五年钟娜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萨莉·鲁尼出了三本小说,钟娜也翻译完成三本。
是否喜欢,是否有时间,是钟娜决定要不要翻译一部作品的唯二标准。2017年,钟娜收到出版人彭伦发来的《聊天记录》书稿,她一边读一边翻译,觉得作者“简直是个天才”。
与后来同样流行全球的女作家费兰特相比,“鲁尼的叙事更当代了。”彭伦说。2016年底,他在爱尔兰文学基金会的建议下购买了鲁尼作品的版权,邀请钟娜作为译者。在他眼中,作者和译者年龄相仿,又都是写作者。
“她(鲁尼)对细节的筛选,语言的干净度和精准度都让人耳目一新。”钟娜说。彼时她还是纽约新学院(The New School)创意写作课程的学生,初尝英文写作,对欧美的文学生产体系兴味盎然,与《聊天记录》中的主人公弗朗西斯一样同在文学社实习。
“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想要进入成人世界,但是被里面灰色地带的部分困住了。弗朗西斯其实不太懂梅丽莎和尼克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结、开放关系背后的暗流。那是由成人中产阶级异性恋缔结而成。那是她、一个刚刚分手的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聊天记录》中,鲁尼描绘了一段阶级差异显著的婚外恋——21岁的女大学生弗朗西斯与三十多岁的中年演员尼克——他们一边互相吸引,一边又害怕改变,渴望固守自己所拥有的生活方式。
翻译时,钟娜觉得自己深深地与爱尔兰大学生弗朗西斯共情。那些独属于成人世界的更尖利、复杂和危险的部分,她尚未完全谙熟。
2017年初鲁尼还是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还没有“千禧一代的首位伟大小说家”、“社交媒体时代的塞林格”等标签加持,钟娜翻译得自由,没有压力。她以为《聊天记录》会像她翻译的上一本译作般寂寂无名,等待爱书人的耐心探索,却没料到,其后几年,她的毕业、工作、写作、翻译都始终很难绕开鲁尼的名字。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萨莉·鲁尼,那么你要小心。她的问题、她的态度、她的视角,一旦吸收就很难忘掉。你无法撤销她对你施加的影响。某种程度上,鲁尼的小说像今天的手机,前置镜头像素紧追后置镜头。然而不同的是,她的小说世界里,前置镜头没有美颜功能。你如果想要凝视自己,就必须接受自己的全部——自卑、虚荣、丑陋,甚至平庸。”钟娜说。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
谁在阅读萨莉·鲁尼?
美国Interview杂志采访了多家纽约书店:西村书店BookBook发现很多是纽约大学的学生、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布鲁克林书店Greenlight说是白人女性,特别是年轻白人女性,偶尔也有年长的男性,或带着孩子进来的妈妈;曼哈顿McNally Jackson书店指出,店里最畅销的书目是《聊天记录》,其次是《正常人》,购买人群类型多样。
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包慧怡曾在鲁尼新作中译本分享会上提到,鲁尼“呈现了一种样态——一个年轻人如何通过写作、叙事在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在失序中守住一些东西。而这个东西本身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她让我们看到她自己如何与一地鸡毛状态的不和解”。
2019年春天,钟娜在布鲁克林McNally Jackson书店与鲁尼有过一面之缘。当日,许多人慕名而来,人满为患。在那里,她见到了装扮十分布鲁克林的年轻人,“就像博比、弗朗西斯。”当然,也有穿着像梅丽莎与尼克夫妇那样的时髦中年夫妇。
连排的椅子被围得水泄不通,鲁尼坐在一张桌子后,衣着朴素却“颇带着知识分子气息”,言谈奔放、热情,却不失犀利。
《聊天记录》出版一年后,鲁尼乘胜追击,出版了第二本小说《正常人》。在书中,鲁尼将笔触聚焦一对小镇恋人:康奈尔和玛丽安在高中相爱,却因在学校的阶级位置不同而忽远忽近,关系保持着某种拉锯。
如果说《聊天记录》处理的社会关系更为复杂 ,《正常人》或许更能引起读者的共情。“当两个小镇青年通过教育来到大城市,他们之间虽然有阶级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心灵相通。他们试图长大,但还没有抵达成人阶段。而《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描绘的关系则是当这群年轻人进入30岁后不得不面对的生活。”钟娜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