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如何走出“摩擦性失业困境”?

疫情前中国的消费对GDP贡献很高,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服务业是青年就业的主要方向。

以工代赈自古就有,现在一般会在失业率较高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政策,由政府提供政策性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冯叶

摩擦性失业指的是由于经济调整或资源配比失调,导致一部分人在换工作或者等待换工作的过程中产生失业。视觉中国/图

2022年7月15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二季度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青年就业困难问题仍较突出。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攀升至19.3%,处于2022年以来较高水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答记者问时表示,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加上受到疫情影响,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

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将失业类型分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的是由于经济调整或资源配比失调,导致一部分人在换工作或者等待换工作的过程中产生失业。

16—24岁城镇人口主要是毕业生,包括高中、职高、大专和高校本科毕业生。自2018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开始定期公布16—24岁城镇失业率。从这4年的数据来看,青年失业率逐年升高,还受到季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佳澄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