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记录乡村:导演李睿珺的十六年

“他俩就好像那棵被放在土里面的麦子,开始发现自己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有被别人依赖的价值,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1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隐入尘烟》展现了四季的更迭和两个人情感的变化。 (剧组供图/图)

一个沉默干活的中年男人,一个行动踉跄的中年女人,一头低头拉磨的毛驴……

这是电影《隐入尘烟》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

电影对白不多,大部分依靠动作推进叙事,农民的手和脚是闲不住的,一年四季都在劳作。观众跟随主角的劳作感受着四季的更迭,见证了一段不被祝福的爱情。

四十多岁的“老光棍”马有铁的父母和两个哥哥早逝,没有人给他张罗婚事,他就寄居在唯一的亲人三哥家中,帮他养羊种地,直到年纪渐大,他开始被嫌弃。为了打发老四出门,三哥安排了一次“用心良苦”的相亲,托人带来了同样被家人嫌弃的贵英,一对大龄男女就这么结婚了。

婚后,马有铁发现贵英不但有残疾,还有小便失禁的毛病,他暗下决心带贵英进城看病。渐渐地,两个人走出了阴霾,用心经营着日子,盖房子、养动物、种植粮食,谱写自己的“田园牧歌”。但意外还是到来,贵英落水去世,一切都“隐入尘烟”。

暌违大银幕五年,导演李睿珺再度回到自己的家乡甘肃张掖高台县的村子里,拍了这部显得有些“沉默”的电影。套用网络流行语,这是一个“先婚后爱”的故事,两个原本毫不相识的人组成了家庭,还产生了感情,似乎并不符合人们对爱情的期待。

李睿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很多时候不能以城市的价值观去理解这种感情。通过老四和贵英的故事,他想要展现的是“唤醒和自我的发现”:“他俩就好像那棵被放在土里面的麦子,开始发现自己有爱和被爱的能力,有被别人依赖的价值,这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重回乡土

李睿珺出生于1983年,等到他们村大规模通电,已经是1990年代初。他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家的土坯房贴着一张从挂历上撕下来的照片,上面是北京的城市景色。当时的农村,很多人喜欢用这种挂历装饰自己的家,孩子们以此作为窗口去想象大城市的样貌。

高中时代,因为父亲的工作,李睿珺一家从村里搬去了县城,家里的宅基地就转让给了村人,他渐渐地离开了原本熟悉的乡村。当李睿珺走出家乡,考上大学,并拍了几部电影之后,他才意识到:“城市能代表什么呢?它只能代表中国的局部,而更加真实、更普遍的情况是,中国人大多生活在乡村的世界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睿珺开始和童年记忆一一告别,家里的老房子早就被后来的主人荒废;爷爷奶奶去世后,叔叔买了新房,旧宅也被拆除,如今变成了一片空地。几年前,为了村容建设,村里有一项政策:如果愿意把留在村里废弃的房子拆除,政府可以补贴一万五千元。在外打工的同乡不少选择了接受安排。

这些变化被李睿珺悉数写进了《隐入尘烟》的剧本,当村里人都在抛弃故土的时候,老四和贵英却在坚守土地,他们自己做砖垒墙,一步步建起了自己的新家。

2020年初,李睿珺回乡筹拍这部电影,原本计划分成五次拍摄,用一年的时间拍完,很快疫情来袭,为了不耽误进度,他不敢离开村子。最初,剧组的工作人员进不来,他就动员家人和邻居一起参与拍摄,请姨父扮演男主角老四,他们还自己动手,建造了电影中老四的新家。

电影里贵英去世后,老四选择了离开,他辛苦建造的新屋被推土机拆除,给侄子换来一万五千元。李睿珺将这部电影命名为“隐入尘烟”,他想告诉观众:消失的东西并不是真的不存在了,它们只是隐藏起来。

2022年2月,《隐入尘烟》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李睿珺成为第一位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80后导演。

为了扮演曹贵英,演员海清提前到李睿珺的家乡体验生活。 (剧组供图/图)

“外出打工不是唯一的选择了”

南方周末:《隐入尘烟》是一部关于土地的电影,土地是你创作的母题。在不同时期,你作品里的主人公展现出对土地不同的态度,这些内容是怎么来的?

李睿珺:我电影里的角色对待土地的态度是变化的,比如《老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蓁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