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柳希:一片木雕就是一个故事
潮州木雕精美华丽,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从唐朝至今,在民间传统建筑多有应用,以整木雕刻、多层镂空的技巧著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陈雅峰
无心插柳的木雕大师
漫步在牌坊林立的潮州太平路,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位于汤平路口的“戊辰八贤”坊,是为了纪念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潮州府辖下同时登榜的八位进士,后人尊为“潮州后八贤”。往南走约600米,有一条辜厝巷。巷子因为老宅“辜厝内”而得名。宅主辜朝荐,便是潮州后八贤之一,官至南明太常寺少卿。
1954年2月,辜朝荐的十三世孙辜柳希出生。20世纪50年代,辜厝内的两个大厅租借给潮州市乐器厂,木雕师傅陈春炎带着五六名工人,在这里给二胡、琵琶等乐器雕刻琴头和通花板。辜柳希走出家门口三步,就能看到陈春炎师傅做木雕。
16岁时,刚刚读了两年书的辜柳希,遇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原本应该到海南插队,却因为家里凑不齐17块钱、买不起“三大件”(当时指草席、棉被和蚊帐)而错过,最终留下来做木工。老式木家具的床和衣柜都需要雕刻,自己又对木雕非常感兴趣,于是辜柳希就跟陈春炎师傅学木雕,从最基础的磨刀学起。
当时学木雕不用正式拜师,也不需要交学费,但是要孝敬师父。“你问他,他就给你讲。”辜柳希回忆说,“有的徒弟会拿点鱼饭,搞一两酒给他喝。”辜柳希自认比较好学,在陈春炎师傅的启蒙下,他很快踏入木雕行业。
1972年下半年,辜柳希考进了潮州市二轻金漆木雕厂(以下简称“金漆木雕厂”)。他清楚地记得,1973年的正月二十八日,正式成为金漆木雕厂的员工。每月工资8块钱,基本够一家人开销。1974年,金漆木雕厂扩招到217名员工,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然而好景不长,当时木雕厂采取“以销定产”模式,来多少外贸订单就做多少,一旦没有订单,两百多号工人就没事做。从1975年开始,金漆木雕厂已经处于半解散状态了,有些人被分配到抽纱厂等各个地方去。
到了1978年,辜柳希每月工资已经涨到34块7毛5,比父亲在合作社赚的钱还多。但如果当时出来自己创业,一天就能赚到一百多块,收入将近厂里的100倍。高收益也伴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