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出行难的背后:数字化的加号、减号和问号

飞奔的技术不等人,但人的温情可以等,也必须等,技术的冷面孔需要加上人文的热心肠。

责任编辑:温翠玲

某地居民正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新华社记者 徐昱/图)

“不给大家添麻烦了”,一位上海老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扫码而不得不放弃坐公交的短视频,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尽管上海市很快发布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类似的问题在全国各地仍然普遍存在。当下我们已经被各种数字技术包围,机遇之中暗含隐忧。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数字化的技术、产品和应用大步快跑,而理念更新、法治规范和伦理关切步履蹒跚。

个人认为,当下我们重点要关注三个问题,可以用三个标点符号来概括:一个加号、一个减号、一个问号。

一个加号:加上人文关怀的温度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翻过站台买橘子的形象成就了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多年前,我国铁路提速之后停站时间缩短,很多不舍告别的亲友会多坐一站地再返回。而在一次次提速之后,我们逐渐习惯了这种模式,站台票、站台吻别乃至《背影》里的温情场景便成了过去。

连接回龙观地区和上地信息产业园的北京首条“自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