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暴受害者的不幸与幸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后这两年

“为什么造谣者盯上我啊?因为我平时太注重外表了,太容易被人看到了。现在这么丑、这么邋遢,肯定没人注意到我。”被网暴之初,谷女士会责备过去的自己。

谷女士时常收到私信:“出轨了就出轨了,你还出来蹦,恶心不恶心。”“感觉你好想出名,你在炒作你自己吗?”过度维权成了她的新标签,带来又一轮网暴。

不是每一个网暴受害者都像谷女士这样幸运:“如果说最后的公诉是中大奖的话,我就是那个买彩票的人——所以我也会鼓励其他维权的人,起码去买一张彩票吧。”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谭畅

2022年5月,身处北京疫情中,谷女士将采访约在路边。照片发布经得谷女士同意。 (南方周末记者 庞礴/图)

先是“寻亲男孩”刘学州在三亚海边服下大量抗抑郁药物,后是打赏外卖员200元的上海女子Joshua从楼上一跃而下。

自杀之前,他们都曾经在微博上经历漫长的“审讯”。刘学州剖白,自己不是想要房子,而是想要个家;Joshua解释,自己不知道外卖员此前的波折,对方也拒绝了她提出的补偿。但他们依旧无法抵挡互联网上汹涌的讨伐,倒在网络暴力的潮水之下。

每一次这样的新闻出现,谷女士都会被带回2020年的8月。当时,那份被转发了成千上万次的聊天记录传到她的手上,内容是已婚女性向快递员示好,还配上了一段9秒小视频,镜头中唯一的内容,就是谷女士在快递架边等待取件。

已婚、出轨这两件事通通和谷女士挨不上边,她只是出门取了个快递。但两个陌生人——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的小视频,郎某、何某假扮快递员和谷女士并捏造二人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微信聊天记录,彼时已经通过微信群和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了一个月。如果互联网有记忆,会记得那时“少妇出轨快递小哥”谣言的喧嚣和网民对谷女士宣泄的恶意。

“你抑郁?我也抑郁,谁不抑郁呢?”她拿出自己被确诊为“抑郁状态”的证明试图要个说法,却受到质疑。当痛苦不被理解,主张权益也成了无理取闹。“她现在一次又一次曝光,是因为想当网红吗?”在一次采访里,造谣者的朋友说。

越是这样无中生有的问题,就越让人难以回应。两年过去,这个问题终于没有回答的必要。在调解无果之后,谷女士收集证据,对两名造谣者郎某、何某提起刑事自诉,案件在2020年12月由自诉转为公诉,公安机关对两人涉嫌诽谤案立案侦查。2021年4月30日,两人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2022年2月,“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自诉转公诉案”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

“你们的对手变强大了”

对谷女士来说,生活回到轨道上的表征之一,是终于可以穿上与季节相符的衣服了。2022年5月底的一个下午,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她穿一条贴身的运动裤,防晒衫松弛地半敞着,画着淡妆。北京的街巷因为疫情而行人稀少,偶尔有人经过,目光从她身上扫过,也没有引起她的任何注意。

她的微博分享内容大多数是跑跳的肥猫、枯萎的植物、通勤时的风景、美食和日常。评论区里没有人再讨论两年以前的风波,几个老粉丝会像老友一样调侃她那只会尿床的猫。

新生活滚滚而来,旧事的记忆逐渐模糊。她记不起被造谣之后,自己什么时候在微博上隐藏了所有露脸的照片,生怕哪张图片泄露了隐私,引来更多谣言。现在,她并不介意在分享生活碎片时露脸——只不过拍照的角度还是要斟酌一番,以防出现“死亡角度”。

网暴漩涡平静之后,工作成为最后一个恢复正常的关卡。上一份工作在事发后丢了,找新工作时几次面试,对方总是在了解她的经历后表现出迟疑。其中一次,人力说,“你这个人是不是事儿特别多?我就怕张罗事儿多的人。”

2022年春天,她打电话给北京一家VR创业公司的面试官,说明自己的身份,“您能接受我再去面试,接受不了就算了。”对方没怎么考虑就说,“没关系,只要违法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4)


139****4002
回复

139****4002

2023-04-19

比起人类,我更相信AI。

158****9286
回复

158****9286

2023-04-03

女性为什么要因为自己的穿着打扮就要成为别人造谣的对象,希望每个网民都提高自己的素质吧,讲话要慎重,特别是在一些自己也不确定真伪,并且有可能会给别人带来沉重的伤痛的情况下。

秋水木聿山
回复

秋水木聿山

2023-03-18

在调解无果之后,谷女士收集证据,对两名造谣者郎某、何某提起刑事自诉,案件在2020年12月由自诉转为公诉,公安机关对两人涉嫌诽谤案立案侦查。2021年4月30日,两人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为什么要缓刑?

186****1396
回复

186****1396

2022-07-07

网络言论不自由的恶果都让这些人尝了

川.
回复

川.

2022-07-07

网络上的不明是非,盲目开“喷”的人太多了,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自以为是的批判、议论他人,他们荒谬可笑的以为自己是明了一切,身负“正义”的“先知”,实际上却是置身事外、冷漠无情的“刽子手”。

东方
回复

东方

2022-07-04

一石激起千层浪,希望对社会有警示教育的效果。

天鹅绒
回复

天鹅绒

2022-06-28

余杭区检察院将自诉建议为公诉 这个环节也是关键点 否则取证难度是不是更大?

♚Lumos
回复

♚Lumos

2022-06-25

有些事情网友管的太宽了,他们想知道的太多了

135****3451
回复

135****3451

2022-06-25

其实这个案例有示范作用,缓刑是否可取值得考虑。谷女士可从来没有缓冲的时间与区域一下就掉进了她本不应该进入的谷底

135****3451
回复

135****3451

2022-06-25

我们与恶的距离

行客
回复

行客

2022-06-24

1、无聊人太多,2、法律意识淡薄,3违法成本太低,4、维权成本太高,5、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太多!

食土之图
回复

食土之图

2022-06-24

必须在有公信力的平台大力宣传,让造谣者受到震慑,尽量杜绝这类事情发生 同时公众也应当受到谴责和教育:面对一件事,不辨真假是客观不能,不克制自己的情绪是主观放纵。即使事实是真的,凭什么轮到网友来审判?去打扰人的私生活?足以说明这些围观者的倨傲和自以为是,自认为占据道德高地就对别人指指点点,这样的认知也是首先应当被纠正的。

Pearl
回复

Pearl

2022-06-24

很有勇气的姑娘,祝福你~

134****8572
回复

134****8572

2022-06-24

施害者很喜欢把自己扮成受害者,我楼下的串串香饭店老板和老板娘就是这样,明明是他们不分昼夜在居民楼里经营火锅对我们造成了长达4年的身心折磨,他们反过来怪我们的维权行为影响他们夫妻感情和挣钱,这个理由也是奇葩了,我让他们拿出证据去派出所,他们反而不敢,只会对我手机轰炸

今天不上班
回复

今天不上班

2022-06-24

像谷女士这样幸运的人太少,造谣成本为零,辟谣的人却要为自己的清白伤透脑筋,这个社会无聊的人太多。

<。)#)))≦羽
回复

<。)#)))≦羽

2022-06-24

那些恶俗的人真可恨!

Baron
回复

Baron

2022-06-24

以前相识的人从视频里认出她,发信息来:“我看见你跟别人上床的视频了,我劝你别出门,出门的时候换件衣服。” 在她报案后,2020年8月13日,警方发布通报,郎某和何某因诽谤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派出所的警察转告她,“他们也知道错了,我们也批评教育过了。”但除了这句二手的“知道错了”,她没有收到两个造谣者正式的道歉。她几次路过郎某的便利店,隔着玻璃门,郎某就在店里,但一句话都没有和她说过。 造谣者的态度通过其他途径传了出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郎某的父亲说,这是“儿子和小兄弟闹着玩的”,警方拘留给生活造成影响,“也挺冤枉的”。而谷女士的赔偿要求,则被视为“狮子大开口”。 上述文字摘取自报道正文。我只想说谷女士哪位认识的人你可真是够犯贱的,还过来提醒“看到视频了”、别出门、出门换件衣服,狗屁不是的东西,首先非礼勿视你看了一个假的视频看完了还来提醒当事人你看到了,妆模作样提醒出门换衣服,认识这么个人可真是呕到想扣眼珠子。与人相处请用心,建议别用那种睁着眼睛但已经瞎了眼蒙了心的黑洞洞看好吧。 还有警察和稀泥的情况什么时候可以有具体的法律来规范规范,家暴说是家务事,被打到命都快没了还劝为了这为了那忍一忍,劝了半天没一点儿是从被害人角度考虑出发的。就算当了警察也是会从同性包容的角度去包庇某些渣滓么,不觉得物种水平会被拉低么

若水
回复

若水

2022-06-24

一个消息出现后,在围观,在转载,在狂欢,只是在宣泄,唯独不想探究“真实”

Hoya
回复

Hoya

2022-06-24

不知道说些什么,我是今天才知道这件事情,隔着屏幕都觉得很痛苦,就像他说的“社会性死亡”,那些选择自杀的人,一定是撑不下去了。谷女士的案件给更多遭受网暴的人提供了案例,证据真的很重要,但是要某种程度上的证据才能定罪,真的只能说幸运了,希望谷女士以后好好生活

182****5959
回复

182****5959

2022-06-24

社会发展的太快、法律都跟不上了,如果不是谷女士的坚持和幸运,谁会给他主持公道呢,法律啊,让受害者证明施暴者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