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复活”逝者,未来可行吗?

“情感、意识和价值,这些纯个人体验是不能被物理数据所记录的,AI做不到,它只是一个模拟问答,仅仅是与逝者相似的风格。”

责任编辑:李慕琰

(小尘4x/图)

2013年,英剧《黑镜》的《马上回来》一集中,失去爱人的女主角,将已故男友在社交网络中的数据上传至网站。后来她不再满足于线上文字和语音交流,还购买了面貌与思维和男友一致的实体机器人,某种程度上,机器人甚至比真人更完美。最后,女主将机器人藏于阁楼中,令他不与外界接触和沟通。

技术的发展让这个故事里的前景变得明朗。从文字聊天机器人到虚拟人,甚至真正的仿生机器人,人脸建模、面部捕捉、语音合成、AI训练等多项技术令“复活”逝者成为可能。在一档节目中,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曾与自己的仿生机器人对谈,机器人熟知他的所有事情、观点,语气与动作也几乎一致。

2021年,微软获得了一种利用AI“复活”逝者的聊天机器人专利,通过收集图像、语音和社交网站发帖等信息,模仿逝者的性格与语气,甚至可以创建3D模型。他们以虚拟的形式存在,能够不断适应新环境。

外公因病去世十年后,图像算法工程师俞佳霖使用了几种成熟的AI技术——包括语言学习模型、语音克隆模型、“人脸再扮演”技术等,将外公“复活”。俞佳霖每输入一个问题,程序会生成一个外公的回答视频。视频中的AI,既有着外公的面容和声音,又能以外公的语气说话。

“逝者虚拟人爱上了其他虚拟人怎么办”

美剧《西部世界》里提到“人很简单”,科技从业者彭博同意此观点,人在分类时确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