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家马斗全:不得要领的高考唐诗题

这样的选择题,也不知考生们是如何选择的。说老实话,反复捉摸、比较后,我还是发愁了,不知该如何选择。

责任编辑:刘小磊

6月7日,在位于北京的农大附中考点休息区,考生在考前复习。 (新华社记者 任超/图)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第二大题第二题的“古代诗歌阅读”,要求考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选择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选择题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1)


187****2538
回复

187****2538

2022-06-17

这道题就是让考生读诗做题的,能不在一个频道吗?

休栏王

2022-06-13

做题跟读诗能在一个频道吗?

139****1286
回复

139****1286

2022-06-16

你这样的说法有问题。高考题就必须正确、准确,这还用说吗?再说,从学习理解角度来说,欠确当不是误人子弟吗?

成都无影脚

2022-06-14

所谓“专家”露了怯,非要强行解读,显示自己水平,难道不知这是考试?既然A明显有问题,选A就行了嘛。非要拿文人骚客聚会清谈侃大山的方式来处理高考题目,岂不谬哉?

139****1286
回复

139****1286

2022-06-16

关心文化和教育的报纸应该多登这样的好文章!如果不分析批评,以后的高考题会越来越烂的……

189****5137

2022-06-13

马老师的点评太到位了!

139****1286
回复

139****1286

2022-06-16

看来,出题是专家们对这首诗,确实是不得要领。题不准确,不是难为孩子们吗?!

187****0673
回复

187****0673

2022-06-14

长安在日边不是鼓励朋友的话吗?你从哪里看出豪迈了?显然两人现在都不怎么得志,只是安慰的一番话语罢了,你说豁达到还行,豪迈纯属扯淡

130****8342

2022-06-13

“长安在日边”这样豪迈有力的结句,充满对朋友的鼓励,充满希望和抱负,文章作者愣是看不出来,也是醉了。这个水平还批评人家高考语文题😓

成都无影脚
回复

成都无影脚

2022-06-14

所谓“专家”露了怯,非要强行解读,显示自己水平,难道不知这是考试?既然A明显有问题,选A就行了嘛。非要拿文人骚客聚会清谈侃大山的方式来处理高考题目,岂不谬哉?

燕山快雪
回复

燕山快雪

2022-06-14

过度解读!BCD三项都没有问题,第一个问句更没问题,是传统唐诗中自问自答的典型表达方式,而且解读A项太生硬,从王勃自己的角度,难道还要追溯到他幼年时代?“何用早”,是泛指朋友相知,不一定越早越相知,只要情趣相投,也能像兄弟相见那样怀抱。 这么简单的唐诗都能理解错,有资格称“诗词名家”?可笑!

休栏王
回复

休栏王

2022-06-13

做题跟读诗能在一个频道吗?

130****8342
回复

130****8342

2022-06-13

“长安在日边”这样豪迈有力的结句,充满对朋友的鼓励,充满希望和抱负,文章作者愣是看不出来,也是醉了。这个水平还批评人家高考语文题😓

130****8342
回复

130****8342

2022-06-13

这题目没有什么问题,文章作者自己不得要领,不知道当初参加过高考没有,又是怎么当上“诗词名家”的。

130****8342
回复

130****8342

2022-06-13

如果单选,就是A。多选就不好判断了。

笑脸猫

2022-06-13

以一个高中语文老师的直觉,这个题选A

130****8342
回复

130****8342

2022-06-13

我以前从来没有读过这首诗,不清楚历史背景,不清楚诗人生活背景,只从诗句文字上谈一谈。这四个选项,A明确错误,BCD虽然不是绝对的正确解释,但可以说得通。这个马斗全真的是什么诗词名家么?

130****8342
回复

130****8342

2022-06-13

如果是单选题,应该选A,因为诗中明确表达两个人没有认识多久,“相知何用早”,所以A是肯定错误的。至于B,文章作者认为王勃少年得志,但王勃自己并不这么想,他常常觉得自己不得志:“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有怀投笔……”从诗句看,穷交,旅食,王勃就是觉得两个人相交于不得志之时。至于C,颈联诗句先写高楼上肉眼可见的夕阳,再写远方想像中的乡路,说是写出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也可以说的通。至于D,第二联问句引出“怀报依然”,表达坚定志向,第四联以问句引出结句“长安在日边”估计指长安是天子脚下,到了长安可以有机会面圣,实现抱负。所以说两个问句增加豪迈气概,没有什么错。

笑脸猫
回复

笑脸猫

2022-06-13

以一个高中语文老师的直觉,这个题选A

E术家
回复

E术家

2022-06-13

还是写写毒教材的事吧,这种小事就不浪费资源吗

tianli
回复

tianli

2022-06-13

这道题选过之后,再附加一项:请说明理由!或许更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189****5137
回复

189****5137

2022-06-13

马老师的点评太到位了!

153****1221
回复

153****1221

2022-06-13

这样的题目都不要出,没啥意义。作者怎么想的,是他的事。让几百年后的考生去猜测,实在是难为孩子们。

139****0328
回复

139****0328

2022-06-13

多一些这样的质疑和批判,这些真理在握的专家才能进步

998
回复

998

2022-06-12

王勃:你说的都对,我啥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