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改区再次从严,至少7个省会城市计划停滞

2009年底,全国有1464个县, 855个市辖区, 2021年底已减少到1301个县,市辖区增加到977个。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撤县设区的初衷是让大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但事实上却强化了中心城市的行政主导,削弱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受“从严”政策影响,至少已有7个省会城市下辖的14个撤县设区计划停滞,受影响的其他地级市数量更多。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钱昊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福建三明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美食展现场。2021年,沙县撤县设区。 (人民视觉/图)

从2018年开始,陈敏(化名)每年年初都要向县发改委报送有关“撤县设区”的更新数据,包括城乡人口数量、各类产业占比和公共设施保有量等。

陈敏是贵阳某县统计局的公务员,接到这项任务的背景是,2018年贵阳市计划将下辖的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和开阳县调整为市辖区,如果仅有的“一市三县”能成功撤销,贵阳将成为“无县市”。

但计划在三年后停滞。2022年,陈敏没再接到报送有关“撤县设区”数据的任务,领导在会上明确表示撤县设区“与中央当前精神不符”。

早在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此后一年多,国务院未批复一例撤县设区的申报。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全国人代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受“从严”政策影响,至少已有7个省会城市下辖的14个撤县设区计划停滞,受影响的其他地级市数量更多。

争取16年没有改成

“撤县设区”出现于改革开放后,在2000年至2003年间经历了一个高峰期,4年累计有52地撤县设区。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陈科霖撰文分析称,这一高峰与国家在1997年紧急叫停“撤县设市”有关。

2003年后,撤县设区也逐步趋缓,但与撤县设市自1997年后长期封冻不同,撤县设区没有完全停止——在最低谷的2007年至2009年间,全国也有撤县设区的案例。

贵阳将“一市三县”调整为市辖区的计划始于2007年。一份贵阳市民政局的汇报文件显示,2007年9月,贵阳市政府向省政府呈报了撤县(市)设区的请示,2009年3月,一位时任贵阳副市长率队赴民政部汇报,区划地名司相关人士表示,“现在国家已基本停止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审批工作。”

两年后,撤县设区工作开始加速,并开启了到2021年为期十年的第二个高峰期。

民政部区划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2009年底,全国有1464个县,374个县级市,855个市辖区,但2021年底已减少到1301个县,县级市则增加到394个,市辖区多达977个。

陈科霖认为,这轮长达十年的“设区潮”与中央推行的省直接管理县级财政改革有关,“改革削弱了地级市的财政能力,地级市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引发了第二轮强大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蓁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


139****4524
回复

139****4524

2022-06-13

文章中提到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房地产财政呢😂

行客
回复

行客

2022-06-11

2016年,撤县(市)设区达到高潮,当年全国共有31个县或县级市变为市辖区。——本人所在的县在2016年10月1日撤县设区,说实话,除了名义上的“区”,没有享受到主城区的一点红利!大污染环境下,主城区公交全部免费,这里公交照收不误!主城区共享单车便捷方便,这里没有一辆!主城区冬绿化夏喷水喷雾,这里丝毫没有!房价倒是涨了1.5倍,一平米近万元,普通工薪阶层望房兴叹!但现在农村的男孩在县城如果没有一套房,连媳妇都娶不上!唉!“区”(屈)啊!

玉楼
回复

玉楼

2022-06-10

谢谢指正,已刊误

2022-06-10

如果仅有的“一市三县”能成功撤销,贵州将成为“无县市”。这一句是否表述有误。

就是刘刘刘的远淮啊
回复

就是刘刘刘的远淮啊

2022-06-10

回复@我 :稿库应该是 “无县”市

2022-06-10

如果仅有的“一市三县”能成功撤销,贵州将成为“无县市”。这一句是否表述有误。

唐良云
回复

唐良云

2022-06-10

应该是贵阳将成为“无县市。”

2022-06-10

如果仅有的“一市三县”能成功撤销,贵州将成为“无县市”。这一句是否表述有误。

我
回复

2022-06-10

如果仅有的“一市三县”能成功撤销,贵州将成为“无县市”。这一句是否表述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