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Ⅺ:侦探小说里的催眠术
编者按:
责任编辑:刘悠翔
催眠术与侦探小说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不乏以催眠师为主角或以催眠术为核心要素的侦探小说及影视剧,从松冈圭祐著名的“催眠”系列,到陈正道导演的国产悬疑电影《催眠大师》,再到根据周浩晖同名小说改编、即将上线的网剧《邪恶催眠师》等,甚至电影《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极为擅长使用的心理暗示,也可以算作广义的催眠术。另一方面,一些侦探小说中出现催眠术会被指责为破坏了小说情节的公平性,比如宁航一在《1/14》中引入催眠师,就被一些读者认为犯了侦探小说的大忌。其中的关键似乎不在于侦探小说中是否可以使用催眠术,而在于如何使用催眠术——是将其作为正邪双方都可以掌握的某种特殊技能,借此展开剧情,还是催眠术只被一方所使用,为情节“填坑”,或者成为强行反转情节的“金手指”。
催眠与断案
民国侦探小说中,其实已经出现身兼催眠师、精神分析师的侦探形象,比如徐卓呆的《犯罪本能》。小说里男主角韦心泉因为一起车祸导致一些幻想的内容“用夸张的形式浮到意识中来”,进而坚持认为自己曾经杀过人。而最终治愈韦心泉的,则是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学大家”陈博士。小说里陈博士因势利导,通过虚构一连串犯罪逃亡故事,在病患头脑中制造出一系列惊险的幻象——闯进烟草公司、绑架经理、换上经理的衣服、逃过众人的追捕,甚至先后驾驶汽车和飞机逃亡,而韦心泉在幻想中抵达虚构案件真相的同时就意味着医生找到了他在现实中的真正病因,进而排解掉了韦心泉内心“宿着的思想”,最终治愈了病患。
这篇小说中虽并未明确提到陈博士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催眠术”,但其介入患者精神世界、制造意识幻象显然就是催眠手法之一种(起码是一套相当复杂的心理暗示过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徐卓呆的这篇侦探小说中,催眠术一类的手法完全是被作为一种科学的治疗手法来使用的。
此外,通过徐卓呆的这篇小说,也可以看到侦探与精神分析师这两种职业之间的相似性。正像齐泽克在《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一书中所指出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