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减塑难在哪?3500万份外卖订单里的发现
外卖包装因地域呈现出显著差异。因为喜爱吃火锅、冒菜、烤鱼、烧烤等,成都、重庆的铝箔包装比例比其他城市高了不少。
在高校的试点发现,餐盒每循环7次,便可抵消一次性餐盒的碳排放等五类指标的环境影响。但在居民小区等开放式环境,循环餐盒模式“基本上不现实”。供需双方的地理位置过于分散,订单密度有限,清洗场所遥远等因素将导致餐盒使用成本高昂,不太具备商业可行性。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每次点外卖,王婉秋都会注意是否勾选了“不需要餐具”选项。但即便她勾选了这个选项,每年点外卖的频率也仅有个位数,仍会收到一次性餐具。她多次向外卖平台反映,情况依旧没有变化。
王婉秋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2017年起,她和导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开始与外卖平台合作,从3500万份外卖订单中,分析中国外卖包装的基础组成和环境影响。
3500万份,仅仅是8个城市的订单。持续观察中国外卖市场的易观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外卖总体订单量达171亿单,用户接近5亿人,外卖市场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
作为普通用户,王婉秋关于一次性餐具的困惑,折射出外卖减塑困境的一角。近年,随着外卖行业对减塑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呼吁全产业链各主体系统行动的声音渐渐成为主流,但实际行动中,由于缺乏牵头单位,没有成本分担机制和激励机制,仅靠外卖平台和行业协会恐难以担起重任。
“虽然社会对外卖垃圾的关注度很高,但是政策层面的关注度还比较低。”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段华波称,外卖减塑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味,和其他生活垃圾相比,外卖包装总量并不大,导致外卖包装减塑的政策动力并不是很强烈。更多的尝试正在进行,2022年5月,段华波等针对循环餐盒的研究发现,餐盒循环7次就可以抵消一次性餐盒的环境影响。不过,这种循环模式更适合封闭的区域,比如高校等。
川渝外卖包装爱用铝箔
中国的外卖包装物到底用了什么材料?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知晓答案。
3500万份样本给上百亿的订单描摹出了缩影。自2017年起,王婉秋和导师温宗国试图弄清外卖包装的基础数据,这是建造外卖减塑政策大厦的地基。他们与外卖平台合作,通过聚类抽样的方式,将中国城市分为5类,并从中抽取了8个城市的3500万份外卖订单。
这些城市是:人均外卖食品产业规模较高的城市(重庆);人口和经济规模极其庞大的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