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数字经济 建设中行“绿洲”

“各项业务营业正常!”

5月1日清晨,伴随各地中国银行分行报告网点营业正常,中国银行西单投产指挥中心和黑山扈投产大厅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鼓掌声,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宣布“绿洲工程”首批业务投产成功。这标志着中国银行正式开启了企业级能力重塑、全集团协同共享、全方位数字赋能的新篇章,数字化建设迈入新阶段。

建设绿洲工程,百年中行融入数字经济再起航

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绿洲工程”正是中国银行“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数字化基建项目,是党委确立的“1号+”工程。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曾强调,该工程是中国银行“十四五”布局的“棋眼”,关键子落,满盘皆活。从某种程度讲,这项工程也是中行转变发展理念、变革经营模式、高质量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棋眼”。而将这项工程命名为“绿洲”,也寄托了百年中行决胜数字经济、重塑核心竞争力的美好期待和坚定信心。

这项工程,依托“企业级架构设计”理念,运用业务建模方法,以面向“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的宏大视角,从集团层面切入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旨在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流程整合、产品整合、数据整合和IT整合,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共用,“上层建筑”开放融合,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经营方式,全面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

“绿洲工程”于2020年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首批成果顺利投产,无疑为中行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开局。拥有110年光荣历史的中国银行,正在岁月积淀中焕发出崭新生机。

基础信息互联,畅通数字经济的血液循环

数字经济的灵魂是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绿洲工程”首批次投产聚焦客户信息、机构信息、员工信息和柜员权限等领域,对一家商业银行而言,这是基础性、公共性最强的信息,也是最重要的数据要素之一。中国银行通过此次大规模、深层次的信息打通,让数字要素广泛共享、焕发生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产品定制、智能风控、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深度赋能。此次投产实现了“六个一”:

信息整合“一个中心”。客户、机构和员工信息实现一点存储、一点更改、一点共享,以此为基础同步统一业务流程、数据标准、控制规则。

多维刻画“一套标签”。构建了1000余个客户标签,从不同维度描绘客户特征,让银行更加了解客户、更加准确洞察需求,增强精准服务和精确风控能力。

全景展示“一张视图”。将各维度信息汇总在一张视图上,实现一点聚合全量信息,一张图看到客户、机构和员工全貌。

全程管理“一条主线”。实现了客户、员工、机构、权限等信息的全生命管理,以数字化手段记录信息准入、创建、修改、监控、退出的全过程、全环节。

信息标准“一套规范”。依托企业级数据字典,重新确定各类信息规范,实现在集团内同一个名词、同一个内涵,同一个数据项,同一套标准。

一体两翼“一体上线”。除国内商业银行外,投产内容覆盖外6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行机构、相关综合经营公司,中行“全球化”“综合化”特色优势凸显。

重构IT底座,重塑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

在打通基础信息的同时,“绿洲工程”首批投产同步实现了新技术平台在生产环境的应用和运行,具有鲜明组件化、平台化、服务化特征的IT架构在中行落地。近5亿客户的信息一次性下移分布式平台,基于自主可控的基础软硬件承载核心业务流量,新一代金融级基础技术平台支撑作用彰显。

鸿鹄平台——分布式技术平台。为应用服务端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在架构设计方面,支撑单元化、微服务架构,成为企业级架构最重要的能力载体;在开发方面,实现一站式低代码开发模式,大幅提高开发效率;在系统运行过程,提供了事务一致性保障、消息可靠传输等核心机制;在运维方面,平台提供了熔断、限流、切换等丰富的治理手段。

瀚海平台——移动端开发框架。为客户端应用提供集研发、运营、运维、标准规范于一体的能力体系,构筑起丰富的前端技术生态。涵盖APP、公众号、小程序3大开发框架,提供5大能力、220个组件、6类标准开发规范,有效降低技术门槛、提升开发效率,帮助快速搭建前端产品。

星汉平台——大数据技术平台。对后线数据分析应用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标准化开发平台,包括数据抽取、传输、存储、流氏计算等,构建起围绕数据的“采、存、算、用、管”五大能力体系。

此外,“九天(智能运维平台)”“鸿鹏(DevOps云平台)”等一系列平台也投入了实际运行,“敏态+稳态”双态运维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标志着中国银行已初步具备了与数字化时代相匹配的技术底座实力,以“数据+技术+生态+场景”为驱动的IT能力正加快形成。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历经耕耘,今日绿洲之上已是一片新绿,全局性、基础性能力破土而出;道阻且长,仍需驰而不息、接续奋斗。首个批次投产只是起点,中国银行将坚决打好数字化转型“攻坚战”,不断提高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形成百年中行践行数字经济战略的生动实践。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