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空巢老人拍遗照:“娃们以后都记得你是笑笑的”
“很多农村老人希望为自己准备一张遗照,这是我偶然发现的事情。当时在山区走访,和一位老人聊天,我说‘拍一张照片给你’。他收到照片之后很高兴,说要死了之后用。他的语气里,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人总是会去世,去世了总要有一张照片。”
“农村老人很少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高兴了就笑,生气了就沉默。有次见到一位老人,他自己拿着照片,举得老高,先是很开心地笑,过了一会又沉默了。他把照片慢慢放下来,正对着自己的时候,又笑出来了。”
责任编辑:谭畅
在过去4年时间里,杨鑫和朋友们为陕西省商洛市的两千多个老人拍摄了遗照。在农村的小广场上,在老人的小院里,志愿者把红色的背景布支起来,许多老人此生第二次面对镜头,露出牙齿或者没有牙齿的牙床——第一次是拍摄身份证照片。
遗照拍摄地点往往在偏远的乡村。村子里的中青年基本都外出打工,老人守着一块土地,自给自足,只怕给儿女添麻烦,也怕在拍照这种事情上花钱。但这件被忽略的小事往往带来遗憾——有些老人终其一生都没留下身份证以外的照片。
杨鑫是当地的记者,也是商洛市彩虹公益中心的负责人,她在5年以前注册了这家公益机构,此后一直在关注农村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生活。机构不大,核心志愿者加上杨鑫,一共有18个人,包括主妇、工商业主、单位职工。
杨鑫说,作为一个小城市里的小型公益机构,他们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事。需求往往来自杨鑫的日常观察:发现乡村孩子们光着脚,他们就筹集袜子,看到孩子的头发上挂着虱子就发清洁包,留意到初中住校生的被子透光就筹集被褥。这次也一样,当发现有很多逝去的农村老人没有遗照,她就组织志愿者、筹款,为在世的老人们照相。
以下是杨鑫的讲述。
“去世了总要有一张照片”
很多农村老人希望为自己准备一张遗照,这是我偶然发现的事情。当时在山区走访,和一位老人聊天,我说,“我拍一张照片给你。”
“老了难看。”
“不难看。”
数码相机拍照,他感慨,现在这么好,照了就能看。我把这张照片洗出来,送给他。他收到照片之后很高兴,说要死了之后用。
我当时有些吃惊——他的语气里,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人总是会去世,去世了总要有一张照片。
一旦注意到这个话题,就会发现类似的事。在农村采访的时候,我听说有一位独居老人去世,葬礼很简单,老人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而在另外一位老人家里,我看到一块竖长条瓦楞纸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