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到浦口:往事未曾落幕

网络上有消息说,浦口要建成民国风情园云云。其实,这样就挺好,这就是历史与真实;从中山到浦口,在这个始终未曾落幕的戏台上,往事没有任何加工与修饰。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杨嘉敏

早在1902年,孙中山就曾与章太炎谈及:“金陵犹不可宅”——南京不适合作国都,他当时更青睐的是武汉。的确,由之前和之后的历史来看,网络上被目之为“江苏的萨拉热窝、安徽的柯尼斯堡、台湾的耶路撒冷、鸭子的奥斯维辛”,进而经常被嬉笑的南京,素来“大起大落”,像是习惯产生“后主”的城市;而作为都城的那些岁月,皆有点“好景不长”的意味。

但孙中山最后还是“住”在了南京。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病逝,按其遗愿,遗体运往南京安葬,石头城一夜之间成为举国最瞩目之地。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1929年便制定了包括城市功能区分和道路系统规划的《首都计划》,1930年代民国发展的黄金期,亦是南京建筑的兴盛期,其中较早实施的道路系统即是中山大道,亦即配合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从北京碧云寺迎回南京的奉安大典而完成的。

中山大道的道路系统全长12公里,耗时九个月完成,从中山陵外陵园大道,向西为“中山东路”,此路自中山门再向西绵延至新街口,北折至鼓楼,即“中山路”,再向西北一条长长的斜路,直抵南京城西北角的江边码头,乃“中山北路”,呈现“Z”字形的轴线;而从码头过江直抵浦口,以及从中山东路“岔”出来的长江路(国府路)上,更有大批民国公用、商务和民用建筑,共同勾连了长江两岸的往事。

雪中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视觉中国/图)

梧桐树

中山路、长江路上的梧桐树和民国建筑似乎最为相配,秋冬时节叶落有声,似乎只有东郊小红山美龄宫的最为不同。如果俯视钟山风景区,“梧桐项链”将习称“美龄宫”的“国民政府主席官邸”环绕其中。总有营销号说梧桐树组成的多彩项链和作为绿色项坠的美龄宫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礼物,其实只是毫无根据的浪漫营销:1930年秋,蒋介石向中山陵园提出借小红山地块兴建别墅,经陵园同意交由南京市政府建造;甫一建成,就被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誉为“远东第一别墅”。这一古典歇山顶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瓦的建筑,中式风格在于那挑角飞檐、雕梁画栋;而楼面及门窗的大面积竖条形落地钢门窗,既为建筑注入西洋韵味,又引入了充沛的光线。

充沛光线引导游人步入官邸参观蒋宋夫妇居住时的办公起居之貌,那些字画、钢琴、精美茶具特别是充满无数照片的宋美龄主题展览,都烘托得“第一夫人”成为南京民国时尚的不二代言人。

宋美龄钟爱的梧桐,从钟山脚下中山东楼,经明故宫与午朝门遗址,过西安门,“蔓延”在包夹着江苏省美术馆与中央饭店的中山东路与长江路上。西起“宇宙中心”德基和丽思卡尔顿,东至静静藏于繁华的毗卢寺,不经意间就露出兴衰沉浮的历史之相的长江路,那些斑驳的梧桐和挺立的建筑,将时钟调回它作为民国南京行政中心的年代。

而民国官府主要分布在作为交通主干道的“中山”道路一线,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中华民国监察院(今南京军区档案馆)、国民党历史陈列馆(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中央医院(今南京军区总医院)、国民党“励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游淑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